前8月海门市133家规模以上机械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应税销售95.67亿元

19.09.2015  10:09

  海门市机械船舶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贡献度持续提升。据海门市发改委对该市工业经济七大行业分析:1至8月,133家规模以上机械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应税销售95.67亿元,占比达到31.7%;入库税金7.31亿元,同比增长68.3%,占比达到41%,在七大产业中均名列第一。


  据介绍,按照新的产业分类,海门市拥有七大产业,分别为纺织服装产业、机械船舶产业、医药化工产业、轻工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冶金产业和建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共计648家。前几年,海门市七大产业中纺织服装产业一直处于龙头老大地位,因为其企业占比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4家。“这两年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海门市发改委分管工业的负责人说,国内市场受到产能过剩影响,国际市场受到成本上涨影响,导致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不断缩小。在海门市最大的纺织企业华润大生公司采访了解到,该公司员工最多的时候超过5000名,现在仅有800多名。好在这几年,海门市的家纺产业也在不断调整结构,并在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快速崛起,基本稳住了纺织服装产业的规模,但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贡献率下降至第四位。


  进入“十二五”以来,海门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力推进海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海门市的工业结构究竟向什么方向调整?海门市委市政府科学研判,将该市的区域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深度融合,实施了“510转型升级工程”,按照片区经济发展的理念,确立区域经济调整的方向,即沿江沿海的开发区和海门港新区,充分发挥深水岸线资源,重点发展海工装备为重点的临港型产业;海门高新区、三厂工业园区以及乡镇工业园,依托现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并促使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高端拓展;临江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推动化工园区像创新型园区转型;海门工业园区充分依托家纺市场,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电商发展,以商业形态的转变,推动家纺产业转型升级。


  全市一盘棋的工业经济调整战略带来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巨大变化,产业层次快速提升,产业的盈利能力、税收的贡献度快速提升。目前海门市的机械船舶、化工医药、电子信息三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别位居全市七大产业的前三位。1至8月份,这三大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应税销售188.66亿元,占总量的62.54%,入库税金共计12.7亿元,占总量的71.19%。更可喜的是在三大产业中涌现了一批税收持续增长的大户企业,1至8月份全市18家工业企业入库税金超过2000万元,其中三大产业就集聚了15家,占比达到83.33%,在机械船舶产业中两家企业入库税金超过2亿元,成为机械船舶产业税收的主要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