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州区:绿意随春入城来 生态海州绿靓城

30.03.2015  09:09

  三月的海州,草长莺飞,处处花红柳绿,火红的桃花、雪白的玉兰,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春天的味道。曾经的荒地有了绿的点缀,曾经堆放建筑垃圾的空地再现葱郁,满眼望去,游园、河滨绿廊、防护林等将海州紧紧包裹在绿意之中,层层叠叠。
  近年来,连云港市海州区高度重视绿化工作,去年投入近2亿元,栽植各类苗木36万余株,新建改造绿地86.5万平方米,高质量完成了新浦公园、星光湖等一批绿化工程,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在此基础上,今年海州区将投入3亿元实施7大类共102项绿化城乡工程,年内新增绿地72公顷。
  这是一个美丽的“蜕变”:以城镇为中心,城乡联动推进生态建设,实现城中有林、四季开花、山水林相映、人居环境雅致。
   建筑垃圾场变赏花胜地
  近日,笔者在孔望山东南面的一块绿化工地上看到,荒置多年的“建筑垃圾场”被整理一新,绿化工人正栽植樱花、梧桐等树苗,占地5万多平方米的樱花园呼之欲出。
  据悉,新建的樱花园位于盐河东面,南极南路和盐河中间。由于疏于管理,成为违章建筑和垃圾所在地,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连日来,海州区重点整治,全面提升园内的植被系统、道路系统、景观水系、公共服务系统和水利文化系统,并将在樱花树下配置各种卤灯、水下全彩LED灯,打造如梦如幻的樱花美景。预计今年5月开放。
   造林绿化扮美环境
  “现在走在街道上感觉山场变绿、道路更干净了。”近年来,花果山街道秉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山区特色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同土地、林木、人力等农业资源有机结合,在大村、新村等宜林山地栽植侧柏、柳杉等200亩,栽植女贞、梧桐等8万棵,提升8个村庄沿线绿化,在街道山场整合创立3000多亩的茶叶精品基地,打造以农业观光游为主导的旅游经济发展区,确保入住群众实现“就业不离土,安居不离乡”。
   生态绿岛呼之欲出
  今年以来,滨河新城管委会以创精品绿化为重点,实施河滨绿化、道路绿化、游园绿化3大类14项绿化工程,相继打造薰衣草园、大浦河沿岸绿化、道路绿化等,新增绿地面积20余公顷。
  围绕生态水都、魅力新城,重点打造月牙岛南北湖湿地公园、波斯菊园、茅口游园等一批建设项目。目前环岛路建成通车,沿路种植马鞭草等各类草花,打造11公里景观廊道;占地400亩的薰衣草园已初步成型,瞭望台、景观木屋等投入使用,景观木桥、木风车等设施正按计划紧张施工;占地300亩的波斯菊园完成土地翻耕及土壤改良,其他景观小品及相关硬件设施正陆续打造,确保五一开园迎客。
   林下经济现生机
  近年来,新坝镇因地制宜,全力开展镇区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河滨绿化、连片绿化等工作,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为大力推动全镇的绿化造林工作,该镇成立绿化造林小组,按路线图、时间表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动员全镇干部群众开展河滨绿化、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及绿化示范村创建等各项工作。先后投入300余万元打造孙庄大沟河滨绿化观光带,栽植高杆女贞、樱花、北美海棠等绿化苗木11.5万株,同时采用林下复合种植技术,在林下种植油茶、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不仅提高了单位亩产效益,而且还防治孙庄大沟水土流失等现象,建立生态、绿色的河滨廊道经济。
   绿润古城诗意街巷
  连日来,海州街道以老街古巷为绿化重点,对背街小巷全面实施“见缝插绿、废旧建绿”工程,打造诗意街巷。
      今年以来,海州街道加大绿色街巷的建设力度,街巷立体绿化网络体系正加快形成。以月季、海棠、桂花、蔷薇、金镶玉竹等过去在老海州胡同、四合院里栽种比较普遍的15种景观植物为小巷绿化“主力军”,并实施垂直绿化,尽可能保留古城老巷的传统景观特色。目前正对蒋巷段、大仓巷段、袁巷段等30多处绿化点进行绿化。
   闲置空地建游园
  近年来,板浦镇以“生态重镇、美丽板浦”为目标,结合老镇区仿古改造和镇区环境整治等工作,以新民路、新区大道和西大街等主街绿化为重点,全面实施镇区绿化工程。
  截至目前,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完成镇区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栽植大、小叶女贞、合欢等30余种绿化苗木近7万株,铺设路牙石1900米,路径500米,完成新民路两侧绿化工程及大成棉业南北游园、镇中心小花园、庆城门游园等处镇区游园绿化,美化群众居住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