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创业,南通有了新风向标

17.06.2015  10:23

  

  新华报业网讯 6月5日,海门市林西村村民郁平再次飞往南非。谁也不会想到,这个25岁的农村青年,已经在遥远的非洲办起了自己的跨国企业。更让人惊讶的是,小小的一个林西村就有300多个村民在欧、美、非10多个国家办了200多家境外公司,每年创汇超过2亿美元。

  “南通人素有闯江湖的传统,最早‘走出去’的脚印已刻在1800年前的历史黄页上了。”在5月28日举办的“扬帆新丝路——中国南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展”上,南通市副市长孙建华向记者介绍,目前,南通“走出去”的脚步已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突破10万人,总人数居全省第一。其中,在非洲创业人数更是占全省八成以上。

  “‘走出去’在全球叫响了新‘通商’品牌。”南通市贸促会会长金维枢见证了南通“海外军团”,从当初纺织服装“娘子军”、建筑安装“铁军”和远洋捕捞“海军”等外派“劳务三军”,向如今工程承包、国际贸易、境外投资等“创业老板”转变的全过程。他介绍,南通市商务部门不久前专门组织对全市“走出去”专题调研,结果发现,该市“走出去”的脚步始终在变,不少探路步伐,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金维枢表示,持续“走出去”,不仅在海内外叫响了南通建筑铁军和家纺大军品牌,创造了南通外经连续18年保持省内第一的奇迹,而且拓宽了通商的国际视野,带动境外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呈现出投资主体逐步壮大、总量规模连年攀升、市场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持续提高的喜人态势。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南通对外投资项目274个,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31.8亿美元,跃居全省第一方阵。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南通换个脚步‘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张国华市长介绍,“南通作为江苏唯一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上的节点城市,必须把握机遇,把地理上的‘交汇点’打造成产业转型升级‘制高点’,为全省‘走出去’探路。

  去年,南通专门出台引导“走出去”转型发展政策,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场主体等方面先行探路,并获批成为争创全省“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城市;2月5日,南通在北京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南通与东盟商机对接会”,成功签定我省首份与东盟深度对接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建立与东盟合作整体推进机制;5月29日,成功举办以“聚焦一带一路,展示江海风采”为主题的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吸引“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和900多名客商与会,为南通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搭建了新的平台。

  盛夏时分,马来群岛中的加里曼丹岛风光明媚。但在如皋双马集团总经理许映祥眼中,还有一道更美的风景。该集团在这里投资2.5亿美元兴建的农工贸产业合作区,已进入初步收获期。该园区占地面积20万公顷,建设集现代农业、油脂加工、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集聚区,2019年项目完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20亿美元。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进驻,成为我省首家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

  “从简单劳务贸易,到做投资、做产业乃至做园区,标志着南通‘走出去’已实现转型,并正在向新的高端迈进。”南通市商务局局长顾淑英介绍,该市境外投资项目已分布46个国家和地区,并呈现从传统亚非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延伸趋势。“境外合作共建园区正成为南通‘走出去’新的风向标,成为全省、全国‘走出去’崭新特色亮点。”目前,南通企业已先后在德国、柬埔寨、纳米比亚、南非、安哥拉等国家建设10多个境外合作园区。同时,中国和奥地利、中国和意大利政府合作项目中奥、中意生态产业园也分别落户南通。本报记者陈明付奇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