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种好全域旅游“国家试验田”
在琼海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避开炙热阳光,伴着田间各种造型的莹莹灯光、闻着荷花香,来一场田园荧光跑,慢跑爱好者大呼体验太新奇……在三亚河畔,多年未见的白鹭又回来了,人鹭和谐的画面让三亚人幸福感满满……在琼中什寒村,黎村孩童看见游客都会嚷着“奔格内”(黎语“来这里”)不再羞涩躲闪,旅游达人觉得深山雨林其实离自己并不远……
2016年,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为了种好这个全域旅游“国家试验田”,海南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点、线、面”相结合为方式,以促进旅游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为基调,以实现旅游产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为目标,基本形成了“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全域共建全省变景区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孙颖介绍,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具体实践中,海南始终坚持全省一盘棋的发展理念,以“多规合一”为重要引领,扎实推进精品旅游城市、旅游综合体、特色旅游小镇、美丽乡村、特色街区等八大类“点”建设,重点打造了一批星罗棋布的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点。与此同时,以增强和完善点与点之间“线”的连接功能和旅游功能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足点,全面加快推动全省范围内无障碍通达的旅游交通和旅途风景“线”建设和铁路、公路等沿线旅游化景观化改造,初步建成了独具海南特色的全域旅游景观带和景观走廊。
作为海南旅游的标杆城市,三亚以创建“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为契机,通过对城市公园的海绵化改造、河流治污、红树林修复、沙滩人工补沙和生态恢复,构建以公园为“点”,以内河水系、慢行绿道、海岸线为“线”的生态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创新生态旅游产品供给。
“现在家门口就是公园,以前腥臭的河水也清澈了,又看到白鹭飞回来了。”家住三亚同心家园小区的黎永垂说,“双修”让三亚更宜居了,城市也越来越美。
早在2013年,琼海在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三不一就”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博鳌、潭门等一批特色小镇迅速崛起,“接地气”的乡村旅游崭露头角。琼海提出打造“琼海全域5A级景区”目标,以推进“田园城市,幸福琼海”建设。
“把琼海看成一个大景区一点都不为过。”琼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吴恩泽说:“简单阐释就是不设围墙、没有边界、不收门票,全域是景区,镇镇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直观标准就是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一幅全域旅游的画卷在琼海徐徐展开,大路、阳江、龙江、长坡、会山、石壁、彬村山等结合了自然和人文禀赋的风情小镇,与博鳌、潭门、中原等明星小镇比肩而立;北仍村、加脑村、鱼良村等乡村游成片开花。“在琼海随便走走都是旅游,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来自重庆的游客李佳佳说。
全域共融舒心游海南
随着海南旅游“点、线、面”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游客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去临高吃海鲜,到儋州品东坡文化,再去昌江看看木棉花;或者海口逛完骑楼下文昌,看一场卫星发射,再去琼海田园赏美景,或是到万宁冲冲浪……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丰富的“攻略”和“宝典”,展现出海南全域旅游的魅力。
按照《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到2018年,海南要基本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构建起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全省18个市县都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除三沙市之外的市县通过验收。
孙颖介绍,目前,海南正借助全域旅游和“国际旅游岛+”,加快旅游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包括海洋、康养、文体、乡村、会展、森林生态在内的十大旅游产品;启动了海棠湾、亚龙湾、清水湾等18个精品海湾和亚特兰蒂斯、海花岛、海洋主题公园3个滨海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推出了游艇、帆船、潜水、海钓等近海旅游项目;推进了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和41个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建设。
今年刚刚开业的三亚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就是全域融合下的一颗硕果——三亚海棠区湾坡村村民李永安,在水稻公园负责种植20亩水稻。虽然还是种地,但他已从一个农民成为有租金、工资、分红等多项收入的景区职员。这得益于农旅融合示范项目三亚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的开发建设。经过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的升级打造,海棠区2000多亩田地焕发新生,成了融农耕乐趣、农庄休闲、南繁科研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游览体验区。
全域共享百姓得红利
让百姓真正获得实惠,享受实实在在的旅游红利,是海南发展建设全域旅游的根本目标。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中部山区,地处生态保护核心区,经济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琼中坚持全域打造以来,按照“布点、连线、建片、成面”的原则,循序渐进,精心编制专项规划,积极开展“奔格内”国家步道、民宿、国家露营地、乡巴、公众教育培训、旅游联盟等六大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核心工程建设,推出了10条“奔格内”乡村休闲游线路,并结合“琼中绿橙”品牌推出了“琼中绿橙乡村旅游季”“奔格内”琼中绿橙旅游季等,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让农户通过参与“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在琼中什寒村居住着黎族苗族村民520人。海拔高、温度低,橡胶、槟榔等作物无法种植,村民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苦日子。通过旅游扶贫试点,什寒挖掘黎苗文化内涵,通过“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946元增加到2016年的12013元,昔日贫困村蜕变为“最美中国乡村”,成为琼中旅游脱贫的典范。
越来越多以产业运营为目的,打造新型美丽乡村的案例涌现出来。以三亚“中廖村”和“后靠村”为例,中廖村与深圳华侨城集团合作,打造融生态休闲、民俗体验、亲子游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后靠村与旅行社协会合作成立旅游公司,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打造以水果采摘、农事体验、亲子游乐、登山野营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促进旅游扶贫。
迄今为止,海南已打造了100个特色小镇、1000个美丽乡村,融合了生态休闲、农业体验、民族文化等元素,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丰富的产品业态引来了大批游客,也让更多民众分享到了旅游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