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抗战,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开罗会议中国奠定大国地位,1840年以来“前所未有”
战斗间歇士兵写的家书。 专家访谈 开罗会议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怎样看待二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70多年后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记者日前专访了近现代史专家,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教授。 大国地位: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 开罗会议有多重要?陈红民教授认为,梳理1840年以后的历史,在国际多边外交中,开罗会议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 1840年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是个穷国、弱国的形象,是被欺负、瓜分的境遇,常见的就是割地、赔款。但开罗会议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巨头会议”,而且会议筹备的过程中,注意尊重中国的意见。此前,中国也参加过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但只是作为参加者“躬逢其盛”,最多是有些提案受到会议重视,但这次作为“巨头”参加,参与决策,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重大贡献,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会议收获:超出当时人的预期 有些人觉得开罗会议没能解决香港回归,琉球群岛的问题也留了尾巴,钓鱼岛的问题没有明确提及,会议结果不尽如人意。但陈红民教授认为,应该历史、客观地看待开罗会议的巨大成果。开罗会议,对中国而言,首先是个政治上的胜利。中国大国地位从此得到确认,国家主权得到宣示。 《开罗宣言》中载明“三国之宗旨”,第一点就是“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如果按照这一条,那么台湾就收回无望,但接下来专门就中国领土特别宣示:“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第三点还有进一步的说明“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抗战期间蒋介石一直说要“抗战到底”,但这个“底”一开始只是要回到“七七事变”前的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抗战的“底”是把东北也拿回来。而在《开罗宣言》中,1895年甲午战争掠夺去的台湾、澎湖列岛也要求日本必须交还中国。可以说,这超出了当时很多人的预期,蒋介石后来在日记中认为开罗会议上中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