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浡泥国王墓、龙江船厂领衔申报“海丝遗迹”(图)
浡泥国王墓︒ 本报记者 冯芃摄 |
﹃海丝珍宝﹄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展︒ 本报记者 崔晓摄 |
龙虎网讯 昨天上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南京已确定将浡泥国王墓和龙江船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的正式申报点。
2012年10月22日,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最新一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南京与泉州、宁波、蓬莱、广州、北海、扬州、漳州、福州一起,正式组成“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团。当时,南京共申报了12处遗迹点,分别是浡泥国王墓、龙江船厂、石头城遗址、郑和墓、洪保墓、静海寺、天妃宫、静觉寺、郑和府邸遗址、道场寺遗址、大报恩寺遗址和明代都城遗址。
根据对遗产现状的分析和专家建议,同时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做法,我市近期对预备名单中的“海丝遗迹”进行了二次遴选,最终确定将浡泥国王墓和龙江船厂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的正式申报点,石头城遗址、郑和墓(或洪保墓)、静海寺(或天妃宫)、静觉寺作为备选申报点。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浡泥国王墓和龙江船厂编制的保护规划立项报告已上报国家文物局。接下来,我市将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组织推进“海上丝路南京遗迹”的地方立法,为申报的遗产点建立监测体系、开展环境整治,与其他城市配合做好申遗文本编制工作,共同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成功申遗。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已列入预备名单的“海丝遗迹”有50余处,国家文物局将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根据各遗产地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状况,对各地遗产点进行筛选评估。
童明康:将效仿陆上丝路“跨国申遗”
20余座城市“排队”求入团
20余座城市“排队”求入团
昨天,国内共有32座城市的政府分管领导和文物部门负责人到场参会,除了已列入预备名单的9座城市,其余20余座城市代表都表达了希望加入“海丝申遗团”的强烈愿望。
江苏的连云港、张家港、太仓;浙江的舟山、温州、台州;广东的湛江、汕头、江门;广西的钦州、梧州、防城港;海南的三亚、澄迈……尽管“海丝申遗”刚刚进入起步阶段,但希望增补进入联合申遗团的城市已经排起了“长队”,会议现场,提出“入团申请”的城市多达20余座。对此,童明康表示,对于新提出申请列入预备名单的城市,国家文物局将组织专家前往实地考察,根据评估状况确定是否纳入预备名单。
童明康在会上透露,作为大型跨国线性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将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采用“跨国申遗”的方式,“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不是中国一方的‘独奏曲’,而是多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我们一方面要借助国际组织积极展开‘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研究,同时也需要相关国家之间加强国际协商,共同探讨联合申遗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童明康表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不会“一蹴而就”,各城市要充分预估申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尽快确定申遗牵头城市,健全完善协调沟通机制,有计划地推进规划编制、本体保护、环境整治、遗产监测等各项工作,为“海丝申遗”夯实基础。
9城“海丝珍宝”引发参观热潮
昨天下午,“跨越海洋——海上丝绸之路九城文化遗产精品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多功能展厅拉开帷幕,500余件(套)难得一见的“海丝珍宝”引发南京市民的参观热潮。下午2点半开幕后短短两小时,就有数千名观众涌入朝天宫,本来很宽敞的1600平方米展厅内被人流挤得满满当当。
藏在阿育王塔内的千年香料、宋代沉船内打捞出的800岁椰子壳、乾隆时期外销欧洲的瓷器啤酒杯……“海丝九城”联袂呈现的压箱底宝贝,早已吊足观众的胃口。本报此前独家揭秘的“椰子计时器”,更是成为展厅内的参观热点。
“你知道这个椰子壳的真实用途是什么吗?”在“泉州展区”,一个戴着红色棒球帽的女孩指着展柜里的椰壳考起了身边的小伙伴,看着同伴一脸茫然的表情,“小红帽”得意地当起了讲解员,“这是古代的航海计时器,把开孔的椰子壳放入水桶,等到椰壳沉到水里,刚好就是1小时。是不是很神奇?”
一个圆形玻璃盘,里面并排放着3根长条形的木片——在展厅内五花八门的奇珍异宝中,这些小木片并不太起眼,但当讲解员透露它们是藏在七宝阿育王塔里的沉香时,周围的观众顿时来了兴致,展柜前一度人满为患。
虽然知道密闭展柜内不会有气味散出,但还是有观众忍不住凑到跟前,想闻一闻这些千年香料是否还有香气残留。现场专家笑着解释说,这些木片仍然散发着香气,只是因为环境封闭闻不到而已。
“这次展览很特别,不少宝贝都带有异国风情,特别是广州的外销瓷,跟平时看到的中国瓷器区别很大。”家住王府大街冶山道院小区的徐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不是很了解,看过展览才知道古代南京是海上丝路的文化中心,“听说展览到6月才结束,回头把照片发到微信里,让朋友们也来看看南京的海丝文物。”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朱凯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