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是杜绝奇葩证明的关键

03.12.2015  09:04

  “办事难”,以前是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还要开各类“奇葩证明”。但今后,“群众点菜、政府端菜”,信息来跑腿、群众不奔波、透明又畅通,不再“肠梗阻”。

  近日,国办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既正视了基层中大量存在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又明确提出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力求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人性不人性,关键看过程。之所以存在“奇葩证明”,其一,与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有关,其二,与繁琐的办事流程有关。前者让不同部门,只能站在自身立场上提要求,至于实不实际、靠不靠谱、便不便利,另当别论;后者让基层群众来回折腾,该说一句的说半句、该讲清楚的很含糊,一来二往,办事不仅没效率,而且做了不少无用功。也因此,走进某些政府部门,一旦需要开个介绍信、办个证明,过程中处处受阻,老百姓多半会叫苦不迭。

  鉴于此,这次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目的就是方便基层群众办事、支持群众创业。不难看出,第一步是“简化”服务,这意味着于法无据的过分要求、流程事项,都要予以清理;同时,“简化”并非“取消”,必备的一定不能少且要清楚地告知群众如何办理,绝不能打着简化服务的旗号,从以前办事“绕路走”变成“无路可走”。第二步才是“优化”服务,包括升级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群众办事的多重需求,提供多样选择。

  其实,“流程再造”才是杜绝奇葩证明的关键。不管是多部门间联动的流程对接,还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流程的全网化,都离不开理顺办事流程、打通事项流程、透明行政流程。正如《通知》所提,认真查找现行公共服务流程存在的不足,找准症结,尽快整改,拿出具体解决方案。问题的“堵点”在哪里,解决的“抓手”就在哪里。可见,不管是“群众点菜、政府端菜”,还是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创新之举都要在回应群众关切的同时对症改进,“通则不痛”。

  如果说政府的办事能力代表了其整体效率,那么办事全流程的每个环节也透着其具体形象。是好是坏、便利与否,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推三阻四或变相找麻烦,老百姓肯定有怨言;贴心服务、一路顺畅,老百姓自然会点赞。“世界上最难写的,莫过于一个‘实’字。”种种奇葩证明的背后,不正是作风实不实的体现吗?说到底,打通了行政服务的全流程,也就疏通了从办事到创业的“毛细血管”,所谓的“最后一公里”“肠梗阻”都会在优化创新中成为过去式。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