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之花”:请倾听我们的心声
打工子弟写给“长腿叔叔”的信。 (资料图片)
某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在上课。 (资料图片)
“明晚8点直播自杀,由于场面血腥暴力,请做好措施。”近日,有人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经过成都市民警近17个小时的搜索,终于找到了发布者小文(化名)。作为一名打工子弟的小文表示,发布自杀微博只是为了发泄孤独和失落。
小文只是成千上万打工子弟中的一员。他们从小跟随父母离乡背井,饱尝辛酸苦辣;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样渴望阳光。随着父母进城务工,像小文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进入城市生活、学习,他们往往被称为“城市第二代移民”“流动儿童”或者“打工子弟”。他们是“户籍”农民,但同时又是“编外”市民。
作为新时期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打工子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有调查显示,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常呈现出以下特点:自卑、缺乏自信、孤独自闭、焦虑恐惧、叛逆反抗。由于他们集成了“身份遗传”“生活悬殊”等“父辈遗产”,不免产生失落、挫败等情绪。有些孩子往往感到自己是“外地人”而被本地人看不起,有的更因“情感饥饿”而产生自卑、迷茫、逆反等不良心理。
关注打工子弟的健康成长,切实呵护他们的心灵家园,使这些“流动的花朵”竞相开放,让他们积极融入、适应现有的生活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
本报记者 王慧莹
“这里是让人来回搬家的地方,这里是爸爸妈妈打拼的地方,是一个我不懂的地方。”近日, 2015年打工者春晚在北京录制完成,这是目前唯一一台全国性的由打工者自编自导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现场,这首由打工子弟朗诵的诗歌《北京,我来了》,说出了无数打工子弟的心声,让观众唏嘘不已。
而当被问及是否喜欢北京这个城市时,朗诵者——打工子弟王钰森和胡泾泾都轻轻摇了摇头。
这首诗歌是孩子的带队老师苑老师所创作,当初选中这几个孩子表演时,苑老师告诉他们,你们代表着全国3600万流动儿童。苑老师说,创作这首诗是为了表达打工子弟的真实情况,他希望孩子们像诗里一样,乐观、充满正能量。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报道,打工子弟也越来越被社会关注。可是,就像诗歌《北京,我来了》里所讲的,“这是爸妈打拼的地方,是一个我不懂的地方”。孩子们来到父母身边,物质生活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可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在父母忙碌的节奏里并没有被顾及到。
近日,记者走进了打工子弟的生活,了解到这些和父母一起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城市的孩子,不仅需要物质的关怀,更需要有人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
身份地域差异使心理存在阴影
“长腿叔叔”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描述了一名小女孩茱迪经常写信给长期资助她的一位叔叔诉说生活现况。每次叔叔均会透过书信回复,向茱迪表达关怀和鼓励,希望她快乐成长,可她并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一次,她在夜里看到那个人的背影,由于那个人腿很长,于是茱迪就开始叫他“长腿叔叔”。受这个故事的启发,2014年2月,北京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房山的打工子弟学校——固村完全小学启动“长腿叔叔信箱”项目,通过向学校捐赠“长腿叔叔信箱”,招募爱心志愿者与打工子弟通信,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和感受,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现在关注打工子弟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家更多的是关注物质层面,在情感和心灵层面的关怀却不多见。”该项目负责人李微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打工子弟约有30万人,他们所在的家庭普遍存在父母教育、收入水平较低等状况。到了入学年纪,这些儿童多数就近进入打工子弟学校。相对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普遍偏低。打工子弟的生活以及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李微说,他们的宗旨是倾听。孩子们心里有困扰,在没有人可以诉说或者不想跟身边的人诉说时,“长腿叔叔”作为一个比较隐秘、不出现在他们身边的一个人物,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我们充当的是一个共情角色,对孩子们的这些感受我们是要接纳并且感同身受的,然后,要陪伴他们和支持他们,最后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陪伴、支持还有倾听。”她说。
2封、11封、30封,“长腿叔叔信箱”自去年2月启动以来,已经收到近200封孩子们的来信,包括学习成绩问题、同学友谊问题、父母关系问题等等,这些增加的数据说明孩子们需要倾听者。
一张小纸条,上面可能是一幅画,也有可能是一句话,还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这些纸条就是这群打工子弟学校孩子们心理世界的写照。稚嫩的语言,调皮的画风,在这些信件的背后,也让人们看到了打工子弟心灵的需求。
“‘长腿叔叔’,你见过崔海燕老师吗?她是我以前的老师。我很想念她……”这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阿祥对老师的思念。
因为想和父母在一起,阿祥和很多打工子弟一样不得不舍弃家乡熟悉的环境、可爱的玩伴、敬爱的老师,来到北京这个陌生的城市。虽然有父母的陪伴,但是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无法和老师、同学愉快地沟通,而父母忙碌的工作也无暇顾及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让他们对家乡的老师和同学倍加想念。
据了解,虽然与他们的家乡比起来,城市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更舒适,但不容忽视的是,绝大多数打工子弟都感到自己因为是“外地人”而被看不起,觉得本地人嫌弃他们,因此在心理上他们的归属感并不强。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给人们的日常行为和语言带来了莫大影响,尤其有些城里孩子毫不掩饰的嘲弄,使得那些感情脆弱、性格内向敏感的打工子弟产生心理失衡。
“他们的流动性很大,很可能这个月在这所学校读书,下个月可能父母要换地方、换工作,他们只能跟着父母一起去流动,去往其他学校。”李微说。
事实上,只要证件齐全,北京的打工子弟均可以考取公办学校就读。然而,记者了解到,现实却是,在谈到孩子今后的就学打算时,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均表现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再说吧” “没有打算”是家长给出的最多答案,而明确说出留京或回乡的则寥寥无几。
缺少亲情抚慰产生心理缺陷
“我考了98分,妈妈打我,问我为什么没考100分?”这是来自北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写给“长腿叔叔“的信。
对于很多打工子弟的家长来说,成绩是他们更关注的。从“长腿叔叔信箱”项目统计的数据来看,与学习成绩有关的问题占了10%。
“家长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孩子其他的事情。”李微告诉记者。
对此,“长腿叔叔信箱”项目组利用学校每次开家长会的时机,向家长宣传一些育儿经验,其中就有关于如何看待孩子成绩的。当说到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总会在第一时间批评孩子,甚至有的家长还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坐在教室里的很多学生都感同身受似的频频点头。
项目开展一年以来,最让李微感到意外的是,收到了一位学生家长刘女士的来信。刘女士是二年级学生小阳的母亲,一次放学,刘女士在小阳书包里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白色信封,便问小阳这是什么?小阳很认真地告诉妈妈说,我写信问问“长腿叔叔”,为什么你经常打我?这是“长腿叔叔”给我的回信。刘女士认真地看完信后哭了,觉得自己错了。
刘女士在给“长腿叔叔”的回信中写道:“当我看完信后,很难过、很自责,对孩子有一种愧疚感,其实我一点都不了解孩子,也从没走进过他的内心世界。”说起这次给“长腿叔叔”写信的原因,刘女士更是自责,因为又一次没忍住打了孩子。为什么没忍住?刘女士在信中提到,因为白天工作压力特别大,晚上看到小阳的卷子错题很多,一下子就气坏了,感觉孩子做什么都不对,怎么做都不对……
其实,小阳在学校是一名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孩子,从刘女士长长的三页回信里,能读出妈妈对儿子的爱,但同样也能读出孩子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
“很多打工子弟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平时除了关注孩子学习之外,可能并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交流。但他们其实并不是不关心孩子,只是不知道和孩子交流的方法。”李微告诉记者。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刘女士在信中写到,因为小阳还有一个弟弟,所以年龄较大的小阳总是父母首先责备的对象。而有一次小阳无意说了句,“妈妈,我知道我没弟弟会说话”,这让刘女士突然感到自己和孩子之间出现了问题,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有太长时间没有拥抱过儿子了。
有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工作过于忙碌,打工子弟在重要的成长时期缺少应得的亲情抚慰和关爱,因此导致产生心理缺陷。很多孩子表示自己面临“常搬家离校远” “租住房拥挤嘈杂” “做家务没时间完成作业、没人辅导功课”“和父母交流少”等情况。有的孩子由于家长忙于工作疏于沟通,而痴迷网络;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迷茫、逆反等不良心理。
给心灵带来健康成长的“一米阳光”
李微说,相对于低龄孩子简单的问题,年纪较大孩子的来信并不多,大概只占到三分之一。他们的需求很具体,比如,有一个孩子去年六月份来信说,父母总是吵架,快分开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九月份给“长腿叔叔”的回信说,父母已经离婚了,每周只能见妈妈一次,很难过。
就读初一的小圆也是大龄孩中的一员。因为成绩不好,总是被父母唠叨。在信中小圆写道,“其实我也想学习好,爸爸妈妈买给我的辅导书我也在努力看,可是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了之后,他们还是不停地唠叨。”不停地争吵也把小圆慢慢地推向了家庭之外,小圆早恋了。其实她也很矛盾,一方面知道应该听爸妈的话认真读书,一方面又放不下男友给予的温暖。
“这种深刻一点儿的问题,都是大孩子写来的。”李微说,其实这种问题,志愿者们并不能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答案,但是孩子在信中还是感谢“长腿叔叔”愿意倾听他的故事。“孩子将烦恼说出来了,就是一种减压。”
其实,对于如何回信,对志愿者的要求很高。志愿者赵锴就表示,本以为给孩子回信是件容易的事,没想到会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经常在给孩子回信时处于比较纠结的状态。直到参加了培训,才逐渐懂得了要“少关注事实,多关注感受”。
来信中,也能看出,低龄的孩子基本表达都不是很清楚,很多时候就是一句话,很难把事情写清楚。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并不集中,今天他可能关注的是和同学闹矛盾了,明天他可能关注点会放在别的地方,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其实一度我们也很困惑,和这些小孩子的交流,意义在哪儿?后来,我们渐渐发现,其实我们在他们的生命中,充当的是一个陪伴的角色,而陪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他们慢慢懂事了,可能会很自然地接受‘长腿叔叔’这个倾听者的角色。所以,我们这个项目会持续做下去。”李微说。
而陈筱就是因为读书时受到过“长腿叔叔”的帮助,毕业后选择当了一名志愿者。陈筱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个月前刚刚加入“长腿叔叔信箱”项目。她告诉记者,她的生命中就曾经有一位“长腿叔叔”。她曾在初中时受到一位叔叔的资助,却很少和叔叔面对面交流,所以私下里她称呼这位叔叔为“长腿叔叔”,也有过书信来往。她说,在与孩子们通信的过程中,深感自己不仅仅是在献爱心,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成长。她希望社会上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倾听打工子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
李微表示,打工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应给这些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给这些“流动的花朵”的心灵带来健康成长的“一米阳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