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生态立县”成发展主调

25.10.2015  18:37

  9月18日,记者在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南侧面洪泽县尾水湿地看到,那里波光粼粼,水质清澈,茂密的莆草和芦苇荡一眼望不到边。

  据洪泽县清盈尾水湿地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季军介绍,该尾水湿地县里投资1.3亿元,建成人工湿地2000余亩,生态浮岛8000平方米。该县天楹和清涧两大污水处理厂通过该湿地,可实现10万吨/日的工业、生活尾水再处理。

  “全县生活和生产污水,经两家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流入尾水湿地,再经大气富氧和植物根系吸收进行降解改造。改造过的尾水部分用于农业灌溉、生态补水,每年实现节约用水4万吨。”季军说。

  尾水湿地项目,是洪泽县生态县建设的经典之笔。早在2006年,该县就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去年,该县又将“生态洪泽”确立为永恒战略。今年5月29日,该县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水到渠成。

  县委书记徐东海表示,生态环境事关永续发展和民生福祉。在“生态洪泽”永恒战略引领下,全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设施、提升生态特色,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洪泽的魅力湖滨新城建设打上了鲜明的生态标识。

  在洪泽县东部的白马湖岸边,记者看到,白茫茫湖天相接,当年满湖的围网与圩堰,现在一个也没有了。近年来,该县启动退围还湖工程,退围还湖6.5万亩,840余户渔民全部安置上岸。这使得白马湖水质和生态环境全面提升。

  白马湖生态湿地位于洪泽县6大生态红线保护区内。据县环保局局长唐传玲介绍,严守生态红线是全县发展的“硬杠杠”。根据该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全县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重要渔业水域等4个类型6个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受保护地区面积超过县域面积的44%。保护区内严禁工业企业入驻。

  洪泽素有“淮上明珠”美誉,境内水域面积占54%。“洪泽水美,得益于遍及城乡的污水处理系统。”该县环保局副局长唐士海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全县共建设11座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167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45万吨。目前,工业废水处理率及城乡饮用水安全率均达100%。

  洪泽县水利局局长郭明珠介绍,2013年以来,洪泽整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公共场所管护、交通设施管护、环卫保洁、公共绿化设施管护五方面资源,探索出“五位一体”管护模式,水利生态和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去年获批全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

  在洪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已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每年从新增财力中拿出不低于5%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不仅是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生态与永续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是洪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

  洪泽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董蔚介绍,洪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来抓,建设了洪泽湖古堰景区、老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古镇蒋坝等一批别具特色的景区,观光、休闲、体验、健身融为一体,洪泽一跃成为江苏旅游的耀眼新星。

  走进江苏戴梦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闻不到异味。在烟气控制室,记者看到,监测屏上实时显示着监控数据。公司安环部副部长阙金曦介绍,近年来,公司投资1.5亿元,上马了闭路用水循环系统、无动力合成氨回收系统等环保设施,所有环保设施每年运行费用达3500万元。

  近年来,洪泽县开展“工业企业质效提升”行动,淘汰了一批产能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着力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23.5%。洪泽还在淮安率先跻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绿色发展,让洪泽全县绿地率达37.9%,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14.03平方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本报记者彭广余李先昭

  本报通讯员叶顺亮龚建军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