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公共体育服务迈上新台阶
中国江苏网12月15日讯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2015年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我市创建工作成绩喜人:泰州市本级及靖江、泰兴、兴化、姜堰区和海陵区已创建成功,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预期目标。随着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的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已迈上新台阶。
设施建设全覆盖
市体育局调研员潘强介绍,目前,我市已建成市(区)、镇、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和村级(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均建设了体育健身点,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档升级。如高港区永安洲镇宣传文化中心不仅有室内外健身设施,还高标准建设了灯光篮球场、灯光广场舞舞池、笼式足球场等便民体育设施。
家住口岸街道的市民陈森林告诉记者,现在街道配了活动室,前几年镇上还建了体育馆,他打乒乓球方便多了。“有场地之后,我坚持每天锻炼,现在面色红润。六十多岁的人,别人都说我只有五十多岁呢。”
市体育局群体处主任科员薛佳俊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区域、城乡、人群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协调配置。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健身步道等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在住宅区建设规划和已建成小区改造时合理布局体育设施,推广新型运动设施场地。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使用规范、安全管理、更新维护等办法,加快健全室外健身器材配备管理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推广医保健身一卡通,鼓励群众增加健身消费。
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平方米,远高于全省“十二五”既定目标。全市现有健身步道150公里,各级健身工程(点)6300多处,400多所学校体育设施采取不同形式对外开放,开放率达70%。
体育社团惠民生
12年前,年仅50岁的钱美华疾病缠身,严重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困扰着她,心脏甚至出现过梗死现象,“那会我生活都不能自理,1米63的身高,体重却有160斤。”在家人的建议下,她积极参与了市老年体协组织的太极拳、柔力球、健身秧歌等各项运动。如今的钱美华,体重130斤,各项身体指标趋于正常。“这个协会真的给了我新生。”钱美华开心地说。
“体育社团的全面快速发展,为市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潘强说,近年来,我市加快制定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地方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和社会事业改革发展计划。抓紧出台财政支持、人才队伍、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相关政策,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和不同行业、人群覆盖延伸,基本建成省、市、县、乡四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
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市级体育协会34家,各类体育社团246个。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000多名,每万人拥有量达26人,在全省名列前茅。
健身活动参与广
“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节,针对各人群开展的职工运动、妇女运动会等,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市体育局副调研员秦国梁说,近年来,我市依托传统节日、体育赛事、重大庆典活动和民间体育资源,广泛开展面向基层、参与性强、普及面广、特色鲜明的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扩大有组织健身人数。
市体育局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精心打造了泰州铁人三项、凤城河游泳公开赛、中意传奇之星足球赛和象棋擂台赛等一大批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同时,统筹兼顾各类人群健身需求,积极组织面向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育健身活动。完善群众体育赛事组织体系,找准专业和业余赛事结合点,发挥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的综合效益。
各协会自主策划举办,市体育局总体协调的各项特色运动会,现在也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足球联赛、乒乓球联赛已经吸引了一批固定的粉丝,江苏有线泰州分公司承办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广场舞大赛在全市范围内调动了广大市民运动的积极性。
由自行车协会举办的环天德湖自行车赛已吸引了全球目光。全市体育节活动也已举办了11届,参赛人数和比赛项目不断增加,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成为泰州及全省的全民健身特色品牌。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