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以生态“底色”力筑生态名城
泰州,这座活力四射的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全新的姿态融汇在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主流之中。 泰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力度的背后,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度统一,是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牢牢坚守,是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自觉践行。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追求。2013年,泰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路径,即“2015年创成国家生态市,2017年创成和谐共生的生态名城,2020年创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明确将环境竞争力作为泰州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提出用生态“底色”描绘泰州转型发展“绿色”,以生态环境的优势彰显泰州转型发展的优势,激情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泰州乐章。 目标可期,信心满怀。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发展内涵到发展架构,从环保发力到全社会合力,泰州积聚起科学发展的正能量,努力在苏中大地上筑梦圆梦,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顶层设计, 高位发力推进生态建设 顶层设计是生态创建的机制保障,是生态建设的动力保证。从秉承“生态立市”理念,到突出环保优先理念,泰州发展始终沿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融合、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轨道科学运行。 强机制催生强动力。在泰州,“一把手”抓,抓“一把手”,成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步步为进的有效方式。以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市(区)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建工作督查推进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生态创建目标保证金制度、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督查通报制度等,强化了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生态创建“第一责任”。2014年,泰州又把生态创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效能建设与绩效管理考核中,由三个文明考核加分项目变为必考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切实加强创建工作行政推动力。 高起点引领高水平。与时俱进加强生态建设规划引领,2013年泰州对《泰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进一步确定了生态市建设的总体框架,把城乡发展的“蓝图”描绘在生态建设的“绿图”之上,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城乡发展确立了生态化的空间结构。在“总纲”之下,多个高起点专项规划与之匹配:先后出台的《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泰州市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2-2015年)》等,相互衔接、有机协调,引领了整体环境保护水平。2013年,泰州市被环保部列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市,市政府及时全面启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大纲》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该规划的编制实施,将有效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建设发展“多规融合”。 大投入来源大手笔。生态市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坚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这些刚性举措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不仅如此,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企业投入为主、争取上级扶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激活生态建设“一江春水”:投资4.2亿元建成泰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10亿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拿出5000万元专门设立生态市创建工作奖补专项资金。201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投资113.5亿元,占全市GDP的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