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好生态引得候鸟归来早

10.03.2016  06:30

 

青头潜鸭

 

 

  日前,泗洪洪泽湖湿地迎来了提前“回家”的白鹭,还发现了5只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青头潜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极危物种,受栖息环境被破坏等影响,目前全球仅存500只左右,比大熊猫还珍贵。

  据测算,洪泽湖湿地鸟类种量比5年前增加30%以上,占江苏省鸟类资源一半以上。最近几年,这里发现了天鹅、红隼、大鸨、白鹳、震旦鸦雀等濒危、珍稀鸟类。

  世界珍稀候鸟何以频频现身洪泽湖湿地?缘于这里的好生态。洪泽湖湿地地处北亚热带江北区与南温带鲁淮区交界带,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线的交会区。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75万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家方案列为优先保护地区。这里常年栖息着世界珍稀鸟类194种50万只,其中世界濒危鸟类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6种。

  “十几年来,洪泽湖的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好,鸟儿也一年比一年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段广军曾是洪泽湖渔民,现在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鸟类保护和渔业管理工作。看着湖区生态环境一天天改善,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从2000年开始,大雁、琵嘴鹭、白枕鹤、丹顶鹤,这些让老段一度认为“绝迹”的鸟类又在洪泽湖湿地出现了。“这些大型珍稀鸟类被认为是湿地生态的指示物种,它们数量的增加,表明生态系统正处于恢复状态,人与鸟类等物种的关系也变得愈发和谐。”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鄢化雨说。

  洪泽湖湿地再度成为“鸟类天堂”,得益于泗洪县大力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工作。从2011年起,该县开展“退养还湿”工作,每年拆除近2万亩网箱,投入3亿元,在退出养殖的水面种植荻草、芦苇、野菱、芡实等野生植物,添置了7艘科考船、巡护艇等,新建了鸟类观测站和鸟类救护站,计划到2020年底,将保护区内剩下的20多万亩养殖围网全部拆除。

  “之所以能够发现如此丰富的物种群落,应该归功于保护区开展的大规模、有计划的‘人退湖进’工作。”保护区相关工作负责人李爱民说,按照泗洪县和保护区联合制定的“退渔还湿”工程规划,养殖户每退养一亩水面,由财政补偿1500元;将特别困难的群众纳入低保,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凡渔民上岸居住,奖补资金购置商品房;对有就业能力的青年渔民,培训后介绍到企业打工,确保迁出去的每一位渔民都无后顾之忧。

  好生态可以当饭吃。去年国庆假期,20余万游客来到洪泽湖湿地,游芦苇荡、看白鹭飞。2011年以来,该县旅游投资额连续全市第一,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150万人次、实现收入6亿元。

    (董亮 姜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