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淮安的生动实践获司法厅长13次点赞
新华网南京2月26日电(虞启忠 丁大勇 金冬)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与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司法行政工作,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先后13次作出批示,肯定淮安司法行政工作,全省“德法同行”、“基层基础”两个现场会相继在淮召开;淮安顺利通过国家“六五”普法终期考核验收;全市27家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省级示范,14家基层司法所入列全省或全国先进,刘老庄、富强两个村居民主法治建设成全国示范;法律援助案件连续十年入选“全省十大优秀法援案件”;“普法达人”潘恒球荣登中央电视台年度法治人物,淮安“法治人物”孙焕平当选全省道德模范……
透过这份答卷的每一个子项,我们发现,过去的一年,淮安司法行政系统正是以此为行动发力点,在创新意识引领下矢志担当,编织出了法治淮安建设征途中亮点纷呈的生动实践。
创新普法思维,当好普法宣传“播种机”
日前,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举办的“六五”普法新媒体创意大赛落下帷幕。淮安市报送的《检察官普法日记》、《涟水“六五”普法》分获二、三等奖,《法庭直通车》、《让我们一同走进洪泽法宣中心》获得优秀奖。
培塑法治意识,从普法起步。这是继获评“六五”普法中期考评全国先进、顺利通过国家“六五”普法终期考核验收后,淮安普法工作传来的又一喜讯。去年以来,淮安市司法局紧扣“法治文化”这一关键词,创新普法思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普法之路。
来自淮安市司法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淮安已建成各类法治文化阵地1300多个,其中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3个,市级30个,县区级阵地实现全面覆盖。先后组建法治文艺团体71个,运用独特资源优势开展“黄梅普法”、“村官说法”、“漫画普法”、“诗词普法”等淮味普法活动5640余场,创作法治文化主题作品5000余件,小戏《谢谢我》、小品《老鼠偷菜》等一批法治文艺剧(节)目入围省小戏小品奖,反腐题材小戏《智斗》荣获第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二等奖。
这些遍及城乡的普法阵地、丰富多彩的普法作品,与唐真亚、潘恒球、孙焕平、袁志西等普法达人组成的草根普法团队一道,成为法治淮安建设的靓丽风景,在长淮大地撒下法治火种。把牢服务导向,当好服务发展“推进器”
去年,在市金融中心开标、文庙三期房屋征收、市区廉租房摇号等一批事关淮安发展大计、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重点项目中,年均公证业务量高达9000多件的市公证处在人手紧缺、业务繁重的情况下,全程参与项目公证,为项目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牢服务导向,当好服务发展“推进器”,是淮安司法行政系统诸多亮点工作中奏响的又一强音。2015年,市司法局充分挖掘职能优势,先后从全市504名执业律师中遴选了8名律师,进入市政府法律顾问团,推荐了2名律师参与市政府法制办选聘坐班,并有60多名律师分别担任市、县、乡各级政府、机关及各县区经济开发区法律顾问,参与政府中心工作。
与此同时,全市有19名律师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凭借专业素养,为法治淮安、法治政府建设献计献智,所提交的政协提案中,两件分别获评省政协优秀提案和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淮安市优秀律师王名海通过推荐、报名,成为全市首个援藏律师,进而成为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建县以来首个专业律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法治轨道下运行翻开了新篇章,被察隅县委县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
顺应群众诉求,当好群众维权“后援团”
去年,淮安市法援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670件,日均办案数超过15件。如此庞大的办案量,收获的却是高达99%的群众满意率。
群众满意,源自淮安市全省首创的法援“点援制”服务模式。为切实当好群众维权的“后援团”,市司法局从市直16个律师事务所、234名执业律师中,精选出101名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热心公益的律师组成法援律师专家库,受援群众可从中自行选择律师做案件代理,法援机构再根据受援人意愿进行指派办案。此举推行一年来,已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这一做法已在全省推广。
在农村,市司法局创新实施了“法律快车村村通”工程,将法律援助服务延伸到村居“末梢神经”,组织全市420名律师、36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市1603个村居免费法律顾问,免费为群众解决法律纠纷5979件,办理诉讼及非诉讼代理案件3788件。
在此基础上,市司法局还成功探索出联合办案机制,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信访局、工会等部门实行无缝对接,全年联动办理法援案件1200多件,为1500多名受援群众维护了合法权益,节约诉讼成本超过1000万元,群众满意率达99%。
今年1月7日,市委书记姚晓东在对法治淮安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时,高度评价了全市各级法援中心取得的工作成效:“法援中心让每个市民都有机会获得法律援助,促进了公正司法、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在法治淮安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聚社会力量,当好社会稳定“压舱石”
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中,人民调解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文明之花”。“花”开长淮,香溢无声,筑起了淮安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不仅节约了行政成本,更为党委政府赢得了党心票、民心票、信任票。
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去年以来,市司法局构建了县(区)、乡镇街道、村居、村民小组、住宅小区(楼道)五级网格,专职调解员、村居调解主任、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五老”等担任信息员,负责民间纠纷定期汇总和登记上报。五个管理层级背后,是139个核心网点、1600多个责任区域、2万多个责任单元和3万多名信息员队伍。
对社会力量的充分调动,激活了人民调解的一池春水,“道德模范人民调解‘帮帮团’”、“老喻网上调解室”等一批社会自发成立的人民调解组织,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调和剂”、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不仅如此,去年,淮安还率先全省设立了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成功调处疑难复杂的医患纠纷11起。
数据显示,淮安已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112 个,公调对接调解工作室135个、诉调对接18个、检调对接4个、交通事故损害赔偿16个、劳动争议5个、“六大维权中心”43个,拥有人民调解员1.5万余人,去年受理矛盾纠纷19242件,调解19050件,调解率和调处成功率分别达99.01%和98.61%,基本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