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延伸到每个边境村寨
“过去村里常见的早婚现象没有了,如今的年轻人达到国家法定年龄才结婚。”近日,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该县沙河乡允俸村委会忙孝二队小组长三木楞对前来采访的《法制日报》记者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六五”普法以来,按照“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突出省情、把握重点”的工作思路,云南省各地各部门着力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全面部署开展“法制走边关”活动,深化边疆、民族地区普法工作。
临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长达290.29公里的国境线,耿马、镇康、沧源3县大面积与缅甸接壤,有1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国家二类开放口岸、18条边贸通道、5条通往缅甸公路。近年来,临沧市司法局围绕“边境·民族”特色,与中国驻缅使、领馆及缅甸政府相关部门、侨团和民间组织建立边境普法协作机制。
临沧市双江县勐勐镇闷乐村村委会主任刘贵华告诉记者,他在这个9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村委会当主任已经快10年了。“我们村里的少数民族之间能够和睦共处,除了党的政策好,还多亏了‘送法进边境村寨’活动:村干部将法律知识普及给村委会中的各民族‘头人’,由民族‘头人’将法律知识传播给各家各户,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很好地解决了曾经出现的外来土地承包商与村民之间的土地租用纠纷等涉及群体利益的问题。”刘贵华说。
据双江县司法局副局长郑强介绍,在做好民族“头人”普法工作的同时,该县还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即:选派100名群众工作联络员、配备100名矛盾纠纷调解员、选聘100名校园法制副校长、组建100支普法宣传队、开展100天专项整治行动。
与临沧相距400余公里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群众大都信仰小乘佛教。僧侣的言行和操守,在傣族群众中具有很大影响力。该州勐腊县司法局聘用10名僧侣为普法志愿者,借助他们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影响力,向信教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提高边民法律素质。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公安边防支队在开展“爱民固边”活动中,结合当地特点,联合州民宗局、卫生局、司法局深入辖区3县(市)5个乡镇10个边境村寨,开展“法制走边关”联合普法活动,有效提高了辖区群众禁毒防艾、反恐维稳能力和守法、用法意识。据统计,2013年以来,由西双版纳州边防支队、州司法局等4部门组成的联合普法组,共深入全州11个乡镇57个边境村寨开展联合普法57场次,先后召开专题讲座102场、座谈会38次。
红河州作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前沿,下辖9县4市,边境线长达848公里,拥有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由于山水相连的地缘关系,边民跨境而居,相互通商、通婚,来往十分频繁。但由于边境地区交通滞后、信息不灵,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能力低,矛盾纷争较为突出。为此,红河在全州开展了“法制走边关”活动,并将各地开展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州委州政府集中检查考核内容。“我们以‘法律六进’活动为基础,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开展专项活动,深入边境一线村寨开展普法活动,使边民直接参与到法治宣传教育中来。”红河哈尼族傣族自治州司法局副局长杨旭对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7963个村(居)社区分别被国家、省、州、县四级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53个“法治乡镇(街道)”被州、县两级授牌或表彰,60个县(市、区)达到省级法治县(市、区)创建标准并被省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表彰,两个城市、34个县(市、区)被全国普法办表彰。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普法工作薄弱,境外毒品走私和境内吸毒严重的情况等问题,云南加大禁毒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展禁毒专项治理,贡山县独龙江乡派出所先后在6个村委会开办法制夜校,民警运用汉语和独龙语讲解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迪庆州结合‘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农村经济跨越发展’活动,深入农村、牧场、寺院普法,有力保障了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文山、红河、普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等接边州(市),在边境地区组织开展‘百村千组、千村万户’等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延伸到每个边境村寨,覆盖到每个边民家庭。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建立跨境普法协作组织20个,开展对外普法活动372次。”云南省司法厅法治宣传教育处处长梁俊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