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出版的春天来了
回首60年,作为司法部第一家直属单位,法律出版社一直与共和国法治同行;展望60年,当“依法治国”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时,意味着法律出版社将迎来法律出版的春天。在采访法律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黄闽的过程中,他不断地提及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法律出版的精神是什么?因为,只有找到了答案,法律出版社才能在过去60年辉煌的基础上、在法治中国的新起点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从奠定中国法律出版基础
到产品基本覆盖全形态
“法律出版社能有今天,应该非常感谢当初倡导建社、为出版社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那些先贤们。”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黄闽对于自己担任社长的这10年几乎只字未提,却屡屡感慨“吃水不忘挖井人”。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的亲自倡导下,法律出版社于1954年12月成立,由此揭开了中国法律专业出版的历史篇章。在整理60年社庆资料的时候,黄闽发现了一张1957年7月26日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任命状。任命黑伯理为法律出版社总编辑、副社长。黄闽很佩服老一辈革命家的眼光,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意识到法律出版传播的重要性。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许多法律法规文本,以及从苏联和西方国家引进的法律学术著作等,为我国的法律出版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时间指到2014年。60年,法律出版社“传播法律信息、推动法制进步、积累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传统和职责始终没有改变。建社以来,共出版图书、期刊约1.75万种,总码洋(总定价)约47亿元。在全部法律出版领域中,法律出版社以国家标准法律文本(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法律应用实务、法律教育考试、法律学术四大类出版在出版界、法律界享有盛誉和主导实力。其中,法律学术出版以2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一。“目前,法律出版社的产品基本覆盖了所有出版形态,可以称之为全方位出版法律图书。”黄闽说。
从为人民传播法律
到助力公平正义实现
1982年,25岁的黄闽入职法律出版社。2005年,黄闽担任法律出版社社长。在社长岗位的10年,黄闽一直在思考,究竟法律出版的精神是什么?
一进入法律出版社的门,就能看到“为人民传播法律”的社训。“这是我们的宗旨,这背后是一种使命感、责任感。”黄闽说。60年来,政法职能部门从法律著作中获得了什么?一批批学人从法学教材中获得了什么?普通老百姓从法律文本中获得了什么?“这些我们提供出版服务的对象,从法律文本到法律思想,他们都从中获得了不同的收获。”在黄闽看来,传播法律、不辱使命的担当精神是法律出版精神的第一个层次。
法律出版精神的第二个层次是追求卓越、品质至上的职业精神。“这可以概括为法律出版社法律出版的基石。”黄闽认为,作为专业出版社,又面对的是要求精确、准确的法律行业,出版物必须是高品质的。
法律出版精神的第三个层次是助力公平、崇尚正义的法治精神。法律始终以公平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并一直致力于维护、实现公平正义。在黄闽看来,法律出版社不是政法机关,它的社会使命是通过法律出版物使更多的人从中汲取法律知识,获得解决方案,为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助力。
思考法律出版的精神这一命题,黄闽曾整理了七八十万字的资料,最后压缩成七八万字,主旨即是上述三个层次。但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在出版转型的环境中,黄闽对于法律出版精神的思考还在继续。
从立足依法治国大背景
到建设转型升级新平台
对于过往的成绩,黄闽没有多谈。在他看来,60年后,在依法治国成为确定、坚定的治国方略的时候,在出版形式、传播方式、读者阅读习惯发生翻天覆地改变的今天,法律出版社最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在未来更加有所作为。“我们的目标是专注专业、适度多元,以差异化优势特色成为中国法律资源、法律资讯第一运营商和提供商。”黄闽如是说。
法律出版社60年经历了4次创业:第一次是1954年建社;第二次是1980年恢复重建;第三次是2003年搬进新的办公大楼,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状态;而第四次创业的标志,便是出版的转型升级。
围绕着转型升级的命题,法律出版社一直在探索、尝试,并有了初步成效。2013年,全社召开了转型升级大会,形成了产品转型升级战略。出版社所有部门,包括编辑、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等,都围绕这个要求进行转型升级,创造了产品升级背景下的工作协同模式。
为了实现转型升级,法律出版社大力推进员工能力建设。今年,该社出台了《法律出版社策划编辑知识能力技能建设纲要》,提出了四部分能力建设,指出“没有能力建设,转型升级所有的目标都会落空”。黄闽非常重视队伍建设,法律出版社一批专业人才是他颇引以为傲的优势资源。
法律出版社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认的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以此为契机,在新平台的建设上,我们也有一些‘野心’和规划。”据黄闽介绍,法律出版社正在筹划建立“三个中心”“一库”“一标准”的目标,即中国法律应用信息传播中心、法律思想和学术信息中心、法学教育和培训信息中心、全媒体法律文化(图片、视频、书刊)知识库以及一套法律数据研发、运用标准。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特别提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践中还需要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身也要体系化,才能为法治活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要通过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入课堂。从公报中,黄闽发现了法律出版社未来发展的着眼点:就是要配合国家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化上做文章、做出版。“我认为前景非常广阔,我们也能够做好。”对此,黄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