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打造沿海绿洲 盐城补齐短板绘绿生态底色

09.01.2017  14:32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盐城最大的优势。转变发展方式,补齐生态短板,提升生态内涵,实施‘263’专项行动,打的就是一场攻坚硬仗。”2016年12月27日,盐城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市委书记王荣平发出集结令,要求全力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化工产业走向智能化绿色化

  “从2007年开始,盐城经过3轮化工专项整治,减掉化工生产企业429家。目前全市在手掌握的306家化工生产企业中,规模以下仍有66家,园区外企业44家,其安全环保隐患难以防范根治,必须‘关小进园’。”盐城市经信委行业发展处处长黄同城坦言,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拿出壮士断腕的气魄,关停并转小化工。

  盐城还自加压力,抬高门槛,提升质量。2016年9月9日,盐城出台《全市化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意见》,在全省较早拿出转型升级硬着子。

  “以往我们关注的是企业的工艺、品种和产能,今后更注重层次和水平。企业想上新项目,必须同步申报自动化改造方案,在改造验收合格基础上还要拿出可行智能化方案。”市经信委产业投资处一位负责人解释,化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是其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高门槛倒逼企业升级,不改造即被淘汰。盐城市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学胜认为:“小化工企业没了生存空间,大企业迎来机遇,可以瞄准高端现代化目标做大做强。

  为实现生态环境脱胎换骨,盐城不惜在结构调整上伤筋动骨。行动方案要求,以“两减”为突破口,在2020年底前,关停重组100户左右小化工生产企业及项目;减少煤炭消费总量,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真正从源头为生态环境减负。

  踩红线企业无条件关闭

  在响水县小尖镇徐洪村,离通榆河西岸400米远,8栋标准猪舍掩映于蔬菜大棚间。盐城源浩养殖场管理员吴树林告诉记者,猪舍现在不养猪了,明年上食用菌项目。养殖场建于2013年,配套沼气池、发酵床等设备。“8月底接到搬迁关闭通知,我们9月初便将4000头生猪处理了。”响水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顾兵道明原因:踩上饮用水源保护地这条红线,再标准的养殖场也得一律无条件关闭。

  “2016年底前,拆除、关闭或搬迁通榆河一级保护区内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关闭279家,现已关闭244家。”盐城市农委副主任王旭东的倒计时表上,还写着“年前应关闭生猪屠宰场223家,已关闭220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已建成5家,剩余3家在建,明年一季度可投入使用;规划病死动物收集点111个,已建成91个。

  整治黑臭水体、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水环境治理,也是此次行动的着力点。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戴源说,以专项行动为契机,盐城借鉴浙江“五水共治”经验,抓好治污控源、截污纳管、淤泥疏浚、河面清障、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等工作,通过2至3年努力,展现“水绿盐城”美景、“百河之城”魅力。

  让沿海变成特色绿洲

  冬日的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飞鸟与蓝天湿地和谐相处。丹顶鹤在空中翔集,灰鹤、白琵鹭、野鸭等越冬水禽栖息芦苇滩。保护区研究员吕士成告诉记者:“等保护区建成生态保护特区,保护力度将更大、措施更实,鸟儿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好。”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盐城将依托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独立生态保护特区。

  “建立生态保护特区,推进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提升工程任务重、压力大。”盐城市林业局局长符文华告诉记者,就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来说,“十三五”期间要新造林40万亩,改造提升现有林60万亩,但滩涂含盐量高,必须进行土壤改造。据测算,从挖沟修路到能种树,每亩需投入8000元,盐分高的地方达2万元。要让沿海变成景观优美的生态绿洲,这些基础性工作必须攻克难关,做牢做实。

  到2020年,盐城将修复或恢复湿地面积1333.33公顷,新增受保护自然湿地6.5万公顷。同时,依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以及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全力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打响盐城特色生态品牌。(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