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露天烧烤,软硬兼施效果好
城管如何既硬性整治又柔性疏导?不妨试试“左手开罚、右手开导”——
新华报业网讯 春暖花开,南京夜宵必备品露天烧烤又渐渐摆出来,深夜的云南路、南湖商业街、北圩路……吃着路边烧烤的食客们甚是惬意,但它带来的油烟污染、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现象,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记者近日了解到,南京鼓楼多家烤馕饼、烤羊肉串摊,均已租了店面、置办了无烟炉,从室外走进室内,开始规范化经营,而城管部门从硬性整治转向“柔性”疏导,或许能够成为化解这一困扰城市管理多年痼疾的新思路。出台条例干脆要取缔露天烧烤的城市不在少数,但类似条例往往会遭遇“执行难”。去年5月1日起,北京露天烧烤被明令禁止,违规经营者将按《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但当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顾客和商贩不配合,甚至一跑了之,城管又无权抓商贩回队处罚,通常只能以罚没烤炉等经营工具作罢,难以起到威慑作用。整治露天烧烤俨然变成了一场新的游击战。此前,《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13年开始实施,对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居民居住区或者公园、绿地管理部门指定区域外的露天烧烤食品行为明令禁止,处罚力度也大幅提高,但依然没法治本。露天烧烤和城市治理是“天生敌人”吗?或许只是没找到对的“相处方式”。取缔并不是唯一的办法,疏导方才见长效。
记者16日来到南京龙江地区,远远就看到黄底红字的“艾某烧烤”。老板艾某来南京21年,一直经营露天烧烤生意。这些年,他陆续从老家带出80多人,在南京多城区设了分摊。生意好了,荷包鼓了,但他的烧烤摊因占道经营、油烟扰民等影响周边住户生活,没少遭人白眼;南京市城管局每年接到对他家烧烤摊的投诉不下百起。今年1月以来,艾某在鼓楼区横六路的烧烤摊,被市民数次举报。南京城管在劝离无效情况下,对其依法立案查处,开具《限期整改通知书》。
“烧烤摊是城市治理这些年的硬骨头,不好啃”,南京鼓楼行政执法大队王笑天说,为了啃骨头,“左手开罚、右手开导”。王笑天的同事周波就艾某长期占道经营、油烟扰民等问题,多次和他聊天,“聊天中我们也发现,他曾动过念头要租房,但房子不好租,我们巡查时,一旦遇到合适的门面房,就给他电话,并帮他联系房东”。除了告知相关法律等,周波说,“聊天时,艾某也埋怨雾霾给人带来的不适,我就告诉他烧烤也是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们各自的孩子,更需要好空气。”上个月,艾某顺利租了门面,装修成了干净整洁的“艾某烧烤”店。艾某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为多个分摊挨个找门面。
有权威数据显示,一个烧烤摊就是一个PM2.5的“爆表点”,遍布大街小巷的烧烤摊,加重了城市上空的雾霾。众多城市为治理大气污染,近年来纷纷严管甚至禁止露天烧烤。本月1日正式施行的《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露天烧烤提出严格要求,禁止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居民居住区以及公园、绿地内管理维护单位指定的烧烤区域外露天烧烤食品。如果违反规定露天烧烤食品,将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这一规定提高了违法成本,将断了一些人用罚款换经营的企图。
值得深思的是,取缔是“治疗”这一城市管理顽疾的唯一方法吗?
露天烧烤是市民消暑重要方式,“啤酒一瓶,羊肉一串”,是难以割舍的美食体验,庞大的市场诉求摆在这,能取缔得了吗?露天烧烤摊,多是无序经营、野蛮生长,以往惯常的治理方法是“猫捉老鼠”,城管突击整治,虽然短时见效,但软肋不少,“管得紧、罚得重、追得急,容易激化矛盾,导致暴力对抗”。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曾出“史上最严禁令”等重拳,都曾要取缔烧烤以换城市的秩序井然,但是效果一般,往往虎头蛇尾,直到下一部《条例》出台再来一番高潮……
“取缔露天烧烤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应该以疏导为主”,南京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专家胡小武教授说,城市管理者,在守卫法治底线的同时,放下管、罚、抓,多从服务市场、引导转型上下功夫,除了引导部分烧烤摊从室外走进室内经营,也可继续保留室外烧烤,政府划定经营范围,制定严格的经营标准,比如规定只能用无烟炭等,引导其有序经营,保留城市的生活气息。
另一方面,除了需要政府创新治理方式,更需像艾某这样的摊贩以及普通消费者的积极参与。胡小武说,“摊主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和环境卫生要求,告别烟熏火燎,改变脏乱差的环境,打造自身品牌,而消费者,也应改变‘与我无关’的心态,主动成为积极的建设者。”也有专家建议,除了城管部门创新治理,更需相关部门制定夏日露天餐饮准入标准,才能使这一行业在优胜劣汰中提高经营品质。说到底,想要彻底“治疗”城市烧烤难题,减轻城市上空的雾霾,政府管理、摊贩自律、消费者参加,可谓“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朱秀霞 孙庆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