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油田“父子兵”:奉献两代人的青春
近年来,在荒无人烟,穷山僻壤之地,甘肃庆阳油田涌现一大批“父子兵”,子承父业,驻守在大山深沟里的油田井区。图为采油工人王兴龙在单井工作。刘玉桃摄
图为采油工人检查设备仪器。刘玉桃摄
中新网兰州11月14日电(侯志雄刘玉桃魏建军)洋葱、辣椒,炒一个简单的菜,蒸小半碗米饭,是王兴龙一天的伙食。从没有做过饭的王兴龙,自从来油田工作,开始慢慢学习做饭。
王兴龙说,刚开始不会做饭,就一边给老婆打电话,一边“现学现做”。
今年42岁的王兴龙是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演武井区采油工人,平时他的工作是守候在大山中的一个采油点,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油罐车的出入顺畅。“工作并不是很累,但是常年一个人呆在深山里,孤独寂寞是最难熬的。”
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原超低渗油藏第四项目部)于2009年8月12日成立。主要负责甘肃省境内镇原—环县西南区域内油田开发、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原油集输、安全环保、矿权保护及队伍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采油厂管理着镇原、演武2个油田,勘探面积4807.5平方公里,是长庆油田超低渗油藏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仅用五年多时间实现了原油产量百万吨,并于2015年2月转型升级采油厂。
王兴龙每天保养抽油机、盘根、检查阀门刺漏等。“晚上比较辛苦,一两个钟头就要起身,检查设备仪器,也要防止有人偷油。”
除了采油点的工作,还要负责保路。王兴龙说,“这个单井建成时间不长,路还没有修好,雨雪天时,黄土路太泥泞,油罐车打滑上不来,采的油拉不出去,会造成隐患。”
每当有雨雪天,王兴龙和同事们拿着铁锹等工具,抢修道路,确保通车顺畅。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满身泥土,“想当年父亲也是这样过来的,就没有我吃不了的苦。”
生活的单一苦闷,让王兴龙偶尔也和过往的村民搭讪聊天,村民打趣说:“以前以为石油工人很风光,没想到你们连我们都不如。”
家在西安的王兴龙,孩子不到一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常年不见父亲,他有可能都不会叫我爸爸。”王兴龙眼里泛着泪光。
每到逢年过节,驻守在油田的王龙兴,只能跟家里打个电话以解相思之愁,“小时候,父亲在油田工作,很少照顾家里,我和母亲都埋怨他,如今,我才理解他。”
一个人在单井住着,晚上刮起大风时,房子都在晃动,很害怕。平时给亲朋打电话,玩斗地主之类游戏,排解压力。
自来到油田工作,王兴龙已换了三个工作点,将来会换到哪里还说不上,逐“油”而居,但是这辈子肯定不会离开“油田”了。
王兴龙说,在黄土高原石油工人之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我为祖国献石油,献了青春献子孙,只有荒凉的环境没有荒凉的人生。
现在,王兴龙又认识了两个小伙伴,他们是新来的技术员,都是“90后”的大学生,经常帮王兴龙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来的年轻娃娃,有的吃不了苦最后走了。”
1992年出生的刘旭说:“我很清楚石油工人的艰辛与不易,可是大学毕业后,我还是选择做一名石油工人,也有受到父母的影响,对油田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吧。”
刘旭父母都在石油工作,为了照顾家里,妈妈买断岗位,父亲一生奉献油田。
“刚来的时候,感觉很辛酸,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刘旭说,没来之前,没想到是这样的,跟我一批来的女孩,经常哭。
刘旭说,想念城市的喧哗热闹,这大山沟里太安静了,偶尔打篮球也是自己一个人。
近年来,为了改善采油工人的生活环境,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先后对桐川作业区、新集作业区、镇一联等11个生活营地进行了装修改造,给一线员工配备电视机305台,空调258台,小电冰箱186台,新建体育场馆3个(目前已投运2个),配备体育器材412件;给员工家园购配各类图书10000余册;给单井建厕所129座,为一线新建营地购置了大型太阳能热水器,配置了净化水装置,改善一线员工的生活条件。(完)
原标题:甘肃庆阳油田“父子兵”:奉献两代人的青春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