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瓶树”,何时真成“金油瓶”
新华报业网讯 19日,当记者见到省林业局造林处处长郑阿宝,就国务院最近出台文件鼓励种植木本油料植物做采访时,他拿出一个小塑料袋,从里面挑出一片桃仁递给记者,说:“这就是俗称碧根果的薄壳山核桃,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碧根果是从美国进口的,这几个新鲜桃仁是本地产的。” “新鲜的薄壳山核桃沉甸甸的,不同于烘制完毕的碧根果,里面不是水分,而是油!”他说,薄壳山核桃果实含油量高达70%—75%,由于含油量太高,根本不能物理压榨,那会压成核桃糊,只能用萃取的方式提炼。从薄壳山核桃萃取的食用油比橄榄油还高级,每斤卖到将近200元,可以说是挂在树上的“金油瓶”。“可惜的是,1900年美国传教士在江阴的一个教堂边栽下第一棵薄壳山核桃树,到现在100多年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上好的木本油料植物。” “薄壳山核桃适宜在我省种植吗?”记者问。 “非常适宜。”郑阿宝说,历史上,苏南丘陵地区种过另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油茶,面积最多时接近30万亩。但油茶果实产量较低,因此逐渐被淘汰。到目前为止,林业界公认适宜在我省推广的木本油料植物是薄壳山核桃,因为这已被实践所证明。句容市农民郁世俊前些年在岗坡地上种了1300亩薄壳山核桃,长势良好,今年有望进入初果期;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农技中心退休技术员仇祝华1967年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得到一些薄壳山核桃果实,通过培育、扩大种植,现已变成一片薄壳山核桃林,从种子到挂果一般花12年时间,15年后进入盛果期,一棵薄壳山核桃树能结出100多斤果实。薄壳山核桃树不仅适宜在丘陵山区种植,还耐盐碱、耐水,可在平原地区种植。此外,薄壳山核桃本身就是理想的绿化树种,不仅果实可制油,而且树木本身就是上好的用材。 事实上,一些有眼光的农民已“盯”上薄壳山核桃。老家安徽蚌埠的葛怀书几年前来到泗洪县西南岗地区,除了流转土地种粮食,2013年他还种了3000亩薄壳山核桃。他栽下的树苗分大苗、中苗、小苗,大苗在栽种当年就开始结果,中苗预计今年也能结果。“现在果实还不多,主要用来做休闲食品。”他介绍,进入盛果期后,亩产300斤果实不成问题,按目前价格,每亩每年纯利能达1万元以上,“果实多了,就会考虑提炼食用油。” 不过,记者了解到,这种“油瓶树”,目前在我省种植面积很少,总共只有3万亩左右。全国范围内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也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郑阿宝说,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薄壳山核桃进入盛果期的周期较长,一般嫁接的苗种6年后挂果,由种子直接生长的,10多年后才能挂果;二是多年来标准化规模化优良合格种苗供应不足。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对这种果树认识不足,这也是薄壳山核桃在江苏引进100多年、一直没有广泛种植的原因。尽管挂果周期较长,但薄壳山核桃的收益周期也很长,在原产地美国,树龄百年甚至数百年树龄的薄壳山核桃树年年都挂果,可以说一次栽种百年受益。而且,推广种植薄壳山核桃不会重蹈银杏的覆辙,因为中国食用油短缺,很长时期内这种状况不会改变,国家因此鼓励发展木本油料植物,尽可能提高食用油自给率。 培育薄壳山核桃种苗,南京中山植物园退休技术人员、今年78岁的李永荣付出很多努力。1996年起,他遍访国内3000多棵薄壳山核桃大树,选出112棵作为优良母种,又从美国引进51个品种。2008年,他在南京市六合区办起占地1000多亩的薄壳山核桃良种基地,现已拥有185个编号的种质资源库,种苗培育技术已成熟。这位为了薄壳山核桃推广已用完所有积蓄的老人说,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具有广阔的空间,有人说我们不能和美国比,因为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前半句没错,后半句有问题。苏中、苏北地区可通过银杏间作改造、种植薄壳山核桃,解决当前银杏果品市场低迷、林农收益低,但暂时又舍不得砍树的难题,适度引导农民调整结构;苏北大部分地区可用薄壳山核桃树作为杨树及低产林改造的替代树种;苏南茶叶种植面积很大,而茶树是喜阴的,完全可以在茶园里间种薄壳山核桃树,有利于林农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收入。 “最理想的方式是,让农民在房前屋后的空隙地种上薄壳山核桃树。”李永荣说,2009年他曾专程前往盐城亭湖区盐东镇参观仇祝华所种的薄壳山核桃树,了解到仇祝华家边上五六棵树龄较长的树结了400多斤果实,卖了1.2万多元。“现在各地都在搞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绿化,薄壳山核桃树既是理想的绿化树种,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为什么不能多种一点呢?” 本报记者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