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的实践和探索系列报道七

07.02.2017  09:03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曾经举办过南京青奥会的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文化公园。沿着公园内河堤路,很容易就找到每隔100米埋设一处的标示长江管理范围的“蓝线桩”。这些标明了号码、约20厘米见方的蓝色界桩,连成了一道道看不见的现场保护控制线——“河道蓝线”。

  目前南京市45条省级骨干河道,都已经完成了蓝线划定,下一步将通过一个个“蓝线桩”,拉起这样的“河道蓝线”。依托南京市水利局新组建成立的南京市水务局,在继续推进的正是这样一项工作:向密密麻麻的城市河网、城市河道“设桩布线”,构建“城市河道蓝线”。

  伴随南京河道管理进程而诞生的“河道蓝线”,是南京市3年多来推进“河长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创新。现在人们已经形成共识:无论水多水少水脏,基本上“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时间退回至2012年,距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已经5年时间,虽然江苏各地关于河湖特别是城市河湖的水质治理一直都在高投入地进行中,但是治理成效并不明显,河网密布、湖库众多的省会南京亦如此。正是这一年,南京市水利局按照江苏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把推进河道长效管护作为重要抓手,开始全面建立和探索实施以河道管理为核心的“河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河道管理“河长制”,可以这么理解:成立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辖域内各河流的“河长”,以推进河道长效管护为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各级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河道良性管护机制,促进河道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从而维护河道生态健康,保障河道防洪、供水、生态安全。

  在推进实施河道管理“河长制”的目标进程中,南京发现统筹河道功能管理、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有一种“规划”形式,使其既能够实现严格河道岸线及水域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目标,又能够实现严格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河道管理监督考核的管理目标。有了这种认识,南京从规划入手,在协调中产生,借助“河长制”的强大推动力,实施河道管理“蓝线”行动。从2013年开始,随着45条省级骨干河道“河长制”的建设,推行“河道蓝线”。

  “河长制”重在“”。“”,就是制度,就是规则。“河道蓝线”是“河长制”的重要制度体现,首先突出了规划引领。南京根据不同河道的功能定位编制了重点河道蓝线规划,规范了河道岸线利用行为,明确了河道岸线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建立起以“蓝线”思维为纲的管理制度,如在加强河道水域保护方面建立了河道水域占用等效补偿制度,在涉河行政审批程序上规范了行政审批公开透明运行、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规定。

  “河道蓝线”作为制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严格水源地保护。和大中小型水库一样,大中小型河道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只有通过制度加强水源地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加强水质水量监测检验,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制定应急管理预案,才能确保供水安全。

  南京滨江公园周边,既是南京市民目前最热门的休闲度假旅游风光带,又是南京房价最高的居住开发区,而滨江公园与梅子洲(长江江心洲)所夹的夹江,又是给70%南京居民供水的水源地。在这样一个美丽而热闹的区域,“河道蓝线”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记者参观了可24小时自动监测和报告水源地水质情况的长江夹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了解了自动监测流程,深刻感受到“没有制度就没有保护”。

  “河道蓝线”作为管理制度,是进行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河道管理与保护综合执法、落实“河长制”监督考核的刚性依据。“河道蓝线”的划定,不仅可以对“蓝线”以内影响和损害河道利益的各类行洪阻水障碍物和设施依法清除,还有利于对河道周边容易入河的污染源进行排查整治,引导城区、集镇对生活污水纳管收集,使其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杜绝农村面源污水入河,长效治理河道水质恶化状况。

  “河道蓝线”,让河道管理工作如虎添翼。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规划长江“河道蓝线”前,规划范围内存在大量危害河道和堤防安全的建(构)筑物,非法围垦、取(弃)土、违法占用、滥堆乱放各种物料及倾倒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长江南京段堤防工程安全隐患多,令人担忧。

  南京市提出实施“河道蓝线”规划后,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部门依据省、市相关法规组织编制了《长江南京河段蓝线规划》,确定了河道中心线、河口线、河道保护控制线位置,明确了河道水系保护控制界线,提供了河道治理、管理与保护和沿河区域开发建设的基础依据,将规划成果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实施。

  2014年,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以“蓝线规划”为主要依据,实施河道蓝线桩埋设工程,在长江南京段199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约2500根河道蓝线桩的测量定位、制作及埋设工作;2015年又对滨江风光带及八卦洲、梅子洲堤防实施约1000根河道蓝线桩的埋设工作。两年间,长江南京河段管理工作局面迅速得到扭转,走向了统一规划、治理、开发的新路径,切实保护长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初步实现了人水和谐、人江和谐。

  水问题催生了南京“河长制”,“河长制”也激活了南京的水。如今,作为推动“河道蓝线”行动实践的南京市河道管理“河长制”,随着今年年初南京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有了与时俱进的提升。在整合原水利部门河道管理“河长制”、防汛“河长制”和环保住建部门水质“河长制”的基础上,一个新的、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的“河长制”构想——水安全“河长制”,正在孕育中!(摘自《中国水利报》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