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工作
河海大学深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优化本科专业布局和培养方案,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学校从专业布局和战略发展的角度,把专业数量控制在50个左右,形成全校本科专业优化布局方案。确保水文与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等优势专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努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水利创新人才。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核心专业,协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和海洋科学等专业,共同开展水利类相关专业建设。围绕社会对复合型拔尖水利水电人才需求,增设 “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 等方向,重点培养懂技术、会管理、重实践的水利工程管理人才。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新方案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独立设置各类实践环节和项目训练型课程,增强学生科研训练,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列入培养方案,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完善企业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走进企业,提高培养实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内实训工程化,企业实践教学化”的实践培养模式。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实习基地、创业基地等,逐步构建一个“实验室进企业,企业研发进学校”的立体化实践平台,建立双向互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与社会资源,积极与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在大中型企业、各类设计院所等共建立了200余个与专业配套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由合作企业设计建设方案,向学校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建立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在厂区车间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水利、水运、海洋行业发展的需要,与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共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围绕精品课程,推进工程教育课程教材建设。重视对水利类课程的建设,在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围绕工程教育改革,建设一批体现水利行业特色和专业发展前景的精品课程及课程群,逐步确立工程教育核心课程。目前已将“水力学”、“海岸动力学”、“理论力学”等13门国家精品课程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已全部上线,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学校还围绕培养标准和课程内容,立足工程实践背景,编写具有鲜明工程实践教育特色的系统教材,包括理论教学教材和实践实训教材,使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及时纳入工程教育中。
采用多元评价模式,改革完善工程教育评估。在评价主体方面,开展专业自评、在校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评价、毕业生对专业培养过程评价、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聘请校内外知名学科专家从专业规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和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成效。将专业评估结论与专业咨询相结合,专业评估结论与专业招生、专业建设相挂钩,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逐步建立专业的淘汰制度。在评价方式方面,打破传统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业的过程评估与实践能力的考查。对于企业学习环节的实践类课程的考核,鼓励学生以设计或其他形式进行考核评定。建立校企学科竞赛与课内教学的学分互换体系和标准,在试点专业中加大对学生实践活动评价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