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泥河湾又现古人类用餐场面

20.07.2015  13:42

  新华网石家庄7月20日电(记者白林)记者从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获悉,泥河湾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距今约150—160万年的石沟遗址发现了古人类的用餐场面,这是继马圈沟遗址发现人类餐食大象之后的又一发现。

  石沟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的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侧,西距马圈沟遗址1.1公里,该遗址由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5年6月1日正式进行主动性发掘。

  据石沟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泥河湾考古研究院副教授赵海龙介绍,在石沟遗址的A区发掘现场第一文化层中不到3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人员新清理出哺乳动物的化石残块40余件和人工石制品9件,动物化石与石制品杂乱堆积于一处。

  化石具体部位包括残断的牙齿、下颌骨、挠骨、掌骨和完整的股骨、胫骨、距骨等,它们分属于犀牛、马、羚羊等动物种类,石制品包括锤击法产生的石核、石片,断块和经过简单加工的刮削器,原料多为来自遗址附近的硅质灰岩、燧石及火山碎屑岩,石器加工简单粗糙,体现了该地区早期人类的石器加工风格,其石器文化属于中国华北地区的“周口店——峙峪”石片系小石器文化传统。

  赵海龙说,经分析判断,这里应该是一处未经过流水搬运的原地埋藏。石器和动物骨骼化石的共生再次展现了当时泥河湾早期古人类餐食动物的精彩场面。该遗址年代的确定主要依据石沟遗址与马圈沟遗址之间的地层对比及古地磁学年代测定数据。

  专家表示,石沟遗址A区发现的古人类用餐场面,对分析反映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行为的石器加工工业、石器原料产源以及获取食物资源的具体方式等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在泥河湾地区寻找“直立人”甚至“能人”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目前,考古发掘人员已对出土遗物进行了现场加固、保护,计划将其整体封箱带回实验室进一步保护、分析,对化石表面进行微痕观察研究。

  据介绍,本次发掘也得到了国内外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领域专家的关注,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非金山大学演化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先后到发掘现场参观考察。

  河北阳原县内的泥河湾遗址群,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目前,全世界100万年以上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已经发现53处,泥河湾遗址群就有4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