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 以“大制作”呈现重大主题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强化自身的导向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在重大活动中,党报不仅是参与者、践行者,更是宣传者、推动者。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增强报道的实效性和指导性,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开展,各级党报责无旁贷。《河北日报》以“大制作”创新重大主题宣传,精心策划、倾力打造教育实践活动报道的“拳头作品”,连续推出通讯——《同呼吸才能心相印——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坚持群众路线纪实》《同甘苦才能共命运——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纪实》《焦桐花开——在兰考县寻访焦裕禄精神》《永不凋谢的“玉兰”——追记吕玉兰》,这4篇逾万字的长篇报道见报后,均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迅速成为全国舆论焦点,也成为近年来《河北日报》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重大创新。
旧事翻新 细节制胜
《河北日报》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不仅具有时代的强音,也通过再访的形式更加贴近基层、贴近读者。这些报道所具有的特质,值得地市级党报借鉴和学习。
其一是“顶天立地”。“顶天”是指报道主题重大,“立地”是指采访真接地气。虽然报道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和事,但主题都紧紧围绕党一脉相承的群众路线,抓住了重大主题,做到了“顶天”。同时,几篇报道都是落实“走转改”精神的具体行动,采访深入,文风朴实,真正地接地气,做到了“立地”。
其二是“旧事翻新”。几篇报道中有回顾习近平总书记30多年前的“正定往事”,有讲述60多年前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留下的“柏坡记忆”,有记叙50年前焦裕禄在兰考县工作生活时的感人事迹,也有一代劳模的感人故事。虽然写的是“旧事”,却都立足现实进行了翻新,这个现实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立意和编排上,均把历史回顾与现实关切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当代党员干部作出了示范,树起了标杆。
其三是细节制胜。一篇新闻作品有了细节,便如同有了血肉“活”了起来。为了使这一系列的“大制作”真实、耐看,该报记者在写作时选择了“小切口”,用一个个细节让作品闪光,把宏大的主题落小、落细、落实,做到既重导向又求可读。记者从各个方面发现和挖掘出大量具有深刻内涵的细节,其中不少细节都是第一次在媒体披露,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主动作为 把握时机
《河北日报》在有效服务河北省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传统媒体的引导、引领作用,同时,创新思维,挖掘资源,实施精品工程,成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不竭动力。
打好主动仗。重大主题宣传历来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也是党报的优势和强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重大主题宣传创新,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党报面临的新课题。对此,党报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做到主动作为。围绕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河北日报》开辟了专栏、专题,刊发了大量的理论、评论文章和新闻稿件,这些虽然是教育实践活动宣传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但都是一些常规动作。如何在常规动作之外打造“拳头作品”,更好地发挥党报正面宣传的引领作用是应不断思考的。
善于挖掘资源。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资源,这些资源也是新闻宣传的“富矿”。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和正定、开国领袖和西柏坡是河北独有的资源,也是《河北日报》可以深入挖掘、放大的资源。正是利用这些资源,《河北日报》打造出了教育实践活动宣传的“拳头作品”。
实施精品工程。拿出具有新闻冲击力的新闻精品,是办好报纸的一个重要标志。实施新闻精品工程,不仅是党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更是党报安身立命的本领。同时,对稿件进行突出处理,配上图片、评论,放在显要位置刊发,也会使报道更加掷地有声。 (霍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