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村村组建党群议事会 9个月化解矛盾纠纷4840起
“下面,我公布要修的7座农桥,请大家协商。”9月17日下午3点,沭阳县高墟镇邱谷村党群议事会开始,村支书赵继让直入主题,41位代表仔细听着每句话。
“幼儿园北面那座桥就定下来吧。孩子的事最重要。”听到赵继让报出靠近幼儿园的农桥后,五组村民代表李军民站起来插话。
“好,这个我做个标记。”赵继让继续宣读其他农桥。
“怎么没我家门口的桥?”7座桥念完,坐在前排的代表老赵不满意。
“那桥位置偏,修好就方便几户,这次县里修桥数量有限,还是先修能方便更多人的桥。”赵继让回应说。
“你们不能只考虑自己。”“其他地方比你们家门口更需要桥。”代表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讨论十几分钟后,赵继让宣布投票。41位代表全票通过,包括提反对意见的老赵。“大伙说得有道理,是该先修其他桥,我家门口的桥等下次吧。”
像这样的党群议事会,沭阳今年前9个月开了1643场。去年底,全县480个村居全部组建党群议事会。从铺路铺桥到集体资产出让,村里事上议事会,让农民代表商量着办,成为沭阳农村常见的风景。
“村居事务按要求需要‘四议两公开’,村支委会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一件事要开几次会,流程繁琐,决策效率低下,加之少数村干部以此为借口,不走程序,关门决策,农民意见多,大量矛盾发生在农村、沉淀在农村,影响基层稳定。”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认为,组建党群议事会,就是为了适应农村社会结构,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创新民主决策制度设计,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沭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智超把党群议事会比作“村级小人大”,其代表由村民、党员、村干部等群体推选,一般40人左右,其中普通村民代表占六成。想干这代表,必须常年在家,办事公道有能力,且全村公示过关才行。
党群议事会有事就议,至少每月开一次。议题可由村干部提出,也可由代表提出,经村“两委”研究、公示,报乡镇党委后召开议事会。三分之二代表到场,且赞成票占三分之二,议事会所作决策才有效。议事会开得怎样,乡镇考核村居“两委”干部,与其收入挂钩。
“再复杂的事,拿到台面上,把道理议透了,大家服气了,办起来就能顺。”沭阳县南湖街道中心社区党支部书记章迪感慨,党群议事会议事快,而且执行快。
今年初,社区需新建16座公厕,村民们都想如厕方便,又不想公厕靠着自家,选址成了难题。4月19日,社区开党群议事会,专门议这事,现场争论激烈,没法达成一致。
公厕要建,但必须先达成共识,否则,就算投票过了,大家心里有疙瘩,那也做不起来。章迪宣布休会,中午领着39名代表实地议选址。
“厕所都按规定选址,不放你家门口,你说放哪儿?”“书记保证了,新建水冲式厕所不会有臭味。”不用章迪多说,代表们相互说服。最终,除了一座改变选址,其他维持原来规划。
下午,议事会再议厕所选址,很快投票通过。大庄组村民代表丁国胜说,“现在厕所盖好了,一点味道没有。当初反对的几户都说,幸亏听我劝,要不然,哪有这么好的厕所用!”
不是所有的反对意见,都能被说服,只要“反对”有理,一样能被认可。
9月15日,中心社区召开党群议事会,讨论各村民小组推选的土地确权测量员,有一名人选遭到多位代表反对,说他在上一轮土地测量中有私心,多给亲戚四五亩地。最后,他被代表们投票撤换。“咱们这,三个大姓占了七成人口,搞推选、搞投票,大家族抱成团,单纯看票数,未必公平。有了议事会,那就不是几家说了算。”
敢于表达诉求,在博弈中达成最大公约数,学会妥协,服从让多数人得益的决定。“党群议事会不仅对议事代表,而且对更多村民而言,都是提高民主意识、自治能力的训练场。”沭阳县县长卞建军说。
村里的事,涉及自己利益,他们更上心;议定的事,哪怕自己有想法,做起来不含糊。在堰下村,不少村民爱去旁听议事会。5月份的议事会,讨论一口废弃池塘使用权出让,虽然就一亩多地,但因是集体土地,100多位村民赶来旁听。“现场竞价,所有流程大家都盯着,就怕村干部暗箱操作,最后以51万元成交,比镇上地都值钱!”
“党群议事会实施以来,表决通过1820件公共事务,向村居‘两委’提出有价值意见、建议7250条,为民办实事2000多件,化解矛盾纠纷4840起。”胡建军说,农民有了表达诉求的通道,有了参与公共决策的话语权,倒逼村干部讲民主、重规则,将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全县农村上访量今年因此锐减三成。
本报记者 孙巡 徐明泽 季铖
本报通讯员 梁洪卫 吕述谡
原标题:
编辑: 张超、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