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互联网+带动返乡创业潮 人口包袱变红利

09.01.2017  16:04
在家庭农场的塑料大棚中,沃长辉介绍自己的“创业经”。 刘林 摄 沭阳县颜集镇的堰下村,几乎每户村居前都立着一面统一标准的招牌,上面写着该户村民所经营的网店名称、网址,甚至带有二维码,手机扫描一下就可直达网店。 刘林 摄

  中新网南京1月8日电 (记者 刘林)“走在沭阳部分乡村道路上,年轻人比比皆是,早已不是一眼望去只剩下老人与小孩的凋敝乡村。”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面对中新网记者的采访如是介绍。随着该县电商飞速发展,外出务工的沭阳人返乡创业蔚然成风,昔日的人口“包袱”已成为促进该县经济发展的“红利”。

  位于江苏北部的沭阳县是全国人口大县,也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峰时外出务工人员一度高达4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以上。现在,这种情况悄然发生变化,“互联网+三农”模式为返乡者提供了创业的土壤。

  “种了8亩多肉植物,2016年的营业额有40多万元,利润近20万元。”6日上午,谈起在家乡的创业收益,沭阳县耿圩镇农民沃长辉掩不住笑意,他多年来在上海包地种植果树蔬菜,自2015年因故返乡创业,不曾想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上有老,下有小,身在外地一直心念家中。”沃长辉如此解释返乡创业的初衷,他在耿圩镇的多肉农场投入50万元建了4000平米大棚,种植的多肉植物有蒂亚、黑法师、桃蛋等70个品种,目前和妻子经营2个淘宝店,年收入已超出在上海务工多倍。

  相对于沃长辉,耿巍的返乡创业之路走的更早,收获亦更为丰硕,不到30岁的他已经成为淘宝美腿袜销售之王。

  出生于1989年的耿巍尚不到30岁,初见时很难相信他是一家年销售额近两亿元公司的老总。2009年5月,在外务工多年的耿巍决定返乡创业,用仅有的500元钱在家中开了个淘宝店卖服装,他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从而一举功成。

  目前,他的美腿袜一直稳居袜类制品线上销售前三名,女袜类销量第一,年销售额近两亿元,成为淘宝天猫单品的“全网销售之王”。

  像沃长辉、耿巍一样的返乡创业者在沭阳有很多,庞大的熟练产业大军的回流,也给沭阳带来了巨大财富。数据显示,期末返乡就业创业总人数已超过20万人,其中有4859人返乡创办用工10人以上、投资规模超过50万元的企业,2.65万人创办电商项目,1.25万人创办小型服务项目,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0.3万人。

  随着城镇化进展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苏北多数乡村日渐萧条。在此大背景下,沭阳县的乡村经济为何能充满活力,形成返乡创业潮呢?

  除却政策扶持外,该县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促进农民返乡创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沭阳县颜集镇的堰下村,几乎每户村居前都立着一面统一标准的招牌,上面写着该户村民所经营的网店名称、网址,甚至带有二维码,手机扫描一下就可直达网店。

  走进村民家中,前院房里几名年轻人在电脑前不停地与客户交流,院中几名老年人在为货物打包,后院则是仓储中心,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网络卖家在该镇比比皆是。

  该镇党委书记王运忠介绍,镇里有村民848户,共有400户在各类平台上开设网店800余个,从业人员占镇总人口的55%以上,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花木网络销售2.4亿元。

  最新数据表明,沭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淘宝村集群之一,拥有32个淘宝村、3个淘宝镇,农村电商“创业效应显著”。据统计,2016年全县网络销售额达85亿元,快递发货量达8500万件,其中农产品销售总额位居全国县级第三名。

  随着沭阳电商的迅速发展,县里外出打工人数的回流速度也在明显提升,“凤还巢”也催生了“归雁经济”,返乡创业者为沭阳的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卞建军介绍,在返乡创业群体中,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多年在外务工生涯使得他们或创办了自己的事业,或掌握了特定的技术,或在大企业中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一旦家乡有了适合他们施展抱负的空间,思乡心切的他们就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业激情。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的经济形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你能说住在农村就是农民吗?他们只不过是利用农村土地在创业,‘互联网+三农’模式也使得他们在家乡创业、在农村创业有了成功的现实基础。”胡建军表示,政府要充分扶持这部分回流创业者,培育出更多具有创业精神的新型农民。(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