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一贫困村强制村民种草莓 调地耕种尊重农民意愿

17.07.2015  10:11

  7月上旬,本报读者热线(025—84701119)和热线信箱([email protected])分别接到沭阳县张圩乡徐码村农民投诉:反映村干部强行要农民种植草莓,阻止村民往水稻田打水灌溉,并引发纠纷。记者随后前往沭阳调查采访。

  张圩乡在沭阳县东南角,是全县经济最薄弱乡镇之一。而徐码村又在全乡最南边,是全乡4个经济薄弱村之一。

  7月10日上午,记者在徐码村西头看到,麦收后的上百亩空置土地中,夹杂着七八块约30亩稻田。记者问两位埋头插秧的妇女:“听说这块地要流转种大棚草莓,你们怎么还栽秧?”其中一个妇女答:“我们不懂种草莓,还是愿意种粮食。”问姓名,她们不肯说。

  闻讯而来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她们是本村徐码组徐姓人家的,3兄弟共有3亩半地处在规划的草莓基地内。村里要把他们家的地,调到200多米外的六塘河北。他们看过后,开始同意,后来又变卦了。

  相邻的横庄组64岁徐正凯对记者说,他家也有近6亩地在大棚区内,由于两个儿子长年在外打工,自己身体又不太好,所以不打算自己种草莓。但同意把地交给村里建大棚,条件是在本组就近调地。而村里调给他的地在胡庄组,又靠在里面,进出不方便,他不接受,便又在承包地上种起水稻。

  村干部介绍,全村规划建大棚草莓基地,涉及150多个农户、367亩承包地。目前有15个农户因调地不满意,守在原来40多亩承包地上“按兵不动”,其中30多亩刚插秧种稻。记者看到,这片水稻地的东西两头,原先被村里堵起的渠道,已被群众扒开。

  村干部说,按照市里“一村一品”和“高效农业产值达到40%才能摘薄弱村帽子”的要求,在乡里支持下,徐码村决定上大棚草莓特色项目,并于3月30日与本县茆圩乡4个草莓种植大户签约,邀请他们来村帮助建设大棚草莓基地,并提供技术和产销服务。

  规划共建160个大棚,4个外来大户负责建设其中80个大棚,另80个大棚由村民自愿承包,乡里还将协助农户办理农业专项低息贷款。原定6月30日就应该提供建大棚的流转地,因少部分农户为调地的事意见不一,整个种草莓计划就耽搁下来了。

  村里胡会计满脸焦虑地说:“大部分大棚已订好了承包种植协议,村里还累计向农户发放了20多万元土地流转金,这些钱都不是容易筹集到的。村里还安排培育了100多亩草莓苗,打算以优惠价格卖给村民。

  村干部还询问记者:“这些妨碍建草莓基地的农户只是少数,村里能否召开全村大会,以表决方式决定,制止他们在规划地内种水稻?

  记者查阅国家及省有关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法规,里面明确规定,对农户承包地的经营权不得侵犯,流转土地的原则是依法、自愿和有偿,不能假借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强迫农户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进行土地流转。该村以每亩一年800元的价格向农户流转土地,价格还是比较公允的,但对农户的承包地种植权无权强行变更。

  听完记者的“政策转述”,村干部们直挠头,这僵局该如何打破?记者又走访村民寻找答案。

  “怪他们事先没有征求村民意见!”村民徐培亭对记者说,如果村委会在与外乡镇草莓种植大户签协议前,就公示大棚草莓基地方案,征求大伙意见,把应对方案考虑得更周到些,就不会这样被动了。他说,临近收麦,他和大多数农户才得到村里通知,说要在这片地上搞大棚草莓基地,叫他们不要买稻种,而这时多数农户已备好稻种,大家觉得很突然,没有思想准备。

  还有村民反映,搞大棚草莓是有风险的,把360多亩大棚草莓都集中在横庄组、徐码组耕地上,一些村干部有“私心”,因横庄、徐码这两组都没产生村干部,像村支书、村主任和会计都是胡庄、韩码组的,选择种植地块有“本位主义”嫌疑。“如果把草莓基地再向南边挪一下,占用胡庄一些耕地,连片种植,风险共担,群众不满情绪就会少很多,调地的难度也就小了。

  村民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多年前村里建集中居住区,已占用了徐码组很多耕地,这次再流转徐码组的地,有些农户就一分承包地都没有了。他们心存恐慌,既不愿意再流转土地,也不愿意将地调到外组去。

  村民向记者提出,可在目前规划种植草莓的基地内辟出一边或一角,让坚持要在本组内调地的农户种植粮食,并适当补偿迟种的损失,等今年秋收后,再设法为农户调地。

  记者随后向乡领导转达了村民的这个意见。但一些村干部感到难以接受,认为这样很不便于草莓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直到记者回宁前,他们仍在磋商中。

  7月14日,村民给记者来电说,经乡村干部反复商量决定,已在规划建大棚区域的西边,划出部分耕地,置换给农民种水稻或自主种植,并给予一定的青苗补偿。“这就对了,不能因为他们好心,就‘逼’我们种田致富。”不过,村民对乡村干部尊重农民意愿、闻过则改的作风,都感到满意。他们还一再感谢本报的舆论监督。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