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一根木一根纱领舞转型升级

20.03.2016  10:17

  新华报业网讯 3月19日,沭阳县贤官镇木材交易市场,一群人围坐在一堆堆旧木料旁,从长长短短的旧木板上拔钉子。这一天,贤官镇赵集村85岁的赵良道,拔下40斤铁钉。拔下的钉子,归自己,一斤卖四毛钱,再加上80多元工钱,他当天收入100元。

  在贤官,上千名经纪人天南海北跑工地收旧木料。每天凌晨,从各地驶来的两三百辆大卡车,满载旧木料,入市交易。去年,市场交易旧木料4000万立方米。当地上百家作坊买下这些旧木料,雇佣1万名农民拔掉钉子,粗加工后,卖给沭阳1600多家木业企业当原料。

  初春时节,木业加工红火,是沭阳经济活力蒸腾的缩影。“践行发展新理念争当苏北排头兵”,去年沭阳实现GDP630.13亿元,实现一般预算收入71.75亿元,分列苏北县(市)第三位及第一位。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县域经济竞争更趋激烈,沭阳拥有195万人口,是江苏人口第一大县,这个大块头要争当苏北发展排头兵,做强工业支撑是重中之重,必须做大总量、优化存量、培植增量、提高质量,更好地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空间大。翔宇木业公司去年产值1亿元,同比增两成。公司总经理胡海介绍,他们从当地十几家作坊购进旧木料,加工成细木工板卖给大企业,每张板只卖85元。去年,公司投入300万元,新上5台设备,给细木工板贴上三聚氰胺纸,直接进入家具卖场,“身价”变成130元。纸,按客户要求,设计不同的色彩、图样。多贴一张纸,每张板多赚30元。

  走进金森源木业公司,记者看到,一口大“浴池”里,几根新西兰辐射松正在“泡澡”——洗去体内的甲醛、松脂后,它们将被送进旋切机,像刨铅笔那样刨出7毫米厚的整木顺芯板,不用再把几层板芯贴在一起,每张板因此少用七成胶水,降本6元,而且更环保。这张板,集聚50项新技术,售价比同类产品高10元。金森源年产建筑模板150万立方米,规模领先全国,但竞争激烈,做一张板,只赚3元。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新上8条生产线,新建家具厂,从原木到板到家具,拉出完整的产业链。去年公司纳税804万元,同比增两成。

  更新设备,人工拼板变机器拼板,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技术创新,粗加工变精加工,产业链向中高端转换,切入附加值更高的家具家装市场。沭阳县县长卞建军介绍,沭阳已成为全国四大板材基地之外的“第五极”,去年全县木材加工企业开票销售收入达75.12亿元,纳税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及17.2%,总量居全省首位。

  一根“”,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长成“产业森林”;而一根“”,从无到有,前伸后延,“”出一个全新产业。

  纱,就是新型纺织材料包覆纱。沭阳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少东介绍,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沭阳细分市场,锁定成长性好的包覆纱产业,重点突破,培育特色竞争力。补链、织链、强链,向上拓展原料及设备加工,向下延伸成品加工,沭阳集聚40多家企业,年产包覆纱9.8万吨、生产设备4300多台(套),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包覆纱产业基地。

  宝娜斯针织公司投资10亿元,引进2000台意大利机器,达产后预计用工4500人,年出口20亿双丝袜,纳税6000万元;邦源新材料股份公司投资15亿元,今年完成二期投资后,预计年产包覆纱1.5万吨,产值可达15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包覆纱供应商。

  在沭阳,为全世界的女性织丝袜,宝娜斯更轻松,公司所需锦纶包覆纱,由同一园区的邦源纺织用小叉车送上门,比起从外地购进,每吨成本节省180元。在沭阳开发区包覆纱产业园,上游企业开着叉车送货到下家,很常见。月源纤维公司每年向邦源纺织销售150吨氨纶弹力丝,两家相距800米,送货用不着大货车。这些原材料原来从浙江运来,改由月源纤维供应后,每吨运费减少200元。

  去年,沭阳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12个为纺织项目,协议投资总额49.5亿元。打造中国针织名城,沭阳计划5年引进100家企业,形成拥有1万台设备、年销售100亿元的智能针织产业基地。智能,不只是机器换人、机器换机器,更重要的是,工厂之间将推倒“围墙”,共享车间、办公生活设施,实行社区化管理。

  木材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六大主导产业崛起,带动沭阳工业扩量提质,去年工业销售收入达277.15亿元,增长19.52%,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六成多。纺织服装和装备制造步入“百亿级产业俱乐部”。全县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入库增值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6.4%、12.2%,总量分列苏北县(市)第二位、第一位。今年前两个月,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2%。

  本报记者徐明泽孙 巡

  本报通讯员梁洪卫吕述谡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