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沙家浜精神,军民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76年前,新四军36位伤病员在阳澄湖畔一带,依靠当地群众掩护,与敌人斗智斗勇,不仅留下了一段抗战传奇,也铸就了军民携手与敌抗争的革命精神。若干年后,由这段传奇演绎而来的京剧《沙家浜》,不仅让常熟名满天下,也为这座城市植入了难以割舍的拥军爱民情怀。
常熟精心守卫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沙家浜精神”,与驻军部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抓手,永葆“沙家浜军民鱼水情深”好传统,不断丰富新常态下双拥工作内涵,取得了显著成效。常熟曾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成功实现江苏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2013年2月,市委书记惠建林作为县级“全国双拥模范城”代表赴京参加全国迎新春双拥文艺晚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2014年,惠建林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年度人物,今年“七一”前夕又光荣当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惠建林说,新起点上,常熟把荣誉作为前进的动力,以更高的标准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创建工作,全市双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双拥工作特色更加鲜明、双拥工作成效更加显著、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
精神传承,
自觉传好“鱼水之情”接力棒
2015年8月1日晚7点,常熟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当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当经典红色形象阿庆嫂出现在舞台上,台下的观众们不约而同地鼓掌喝彩。这是重排的经典沪剧《芦荡火种》在沙家浜部队诞生地常熟首次正式演出。
55年前,沪剧《芦荡火种》首演后好评如潮,进而改编为京剧《沙家浜》,以鱼水情深为核心的“沙家浜精神”从此名扬天下。
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沙家浜精神”一直是常熟的宝贵财富。到了和平时期,常熟把“沙家浜精神”转化为拥军文化和爱民情怀,不断放大沙家浜红色品牌效应,使双拥文化代代相传、红色基因血脉永续,成为常熟城市特有的形象和符号。
要想了解成就“沙家浜精神”的那段传奇,沙家浜旅游风景区是最好的去处。景区最醒目处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1970年至今,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三易其址,布展面积从60平方米拓展到4492平方米,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大量的馆藏资料,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这里的军民团结浴血抗战的故事,还展示了延续芦荡深处鱼水情的新篇章。
“1998年7月在荆江抗洪前线与沙家浜部队重逢”,这是一段不亚于“芦荡火种”的传奇故事。从那以后,常熟历届常委班子都自觉传好军民“鱼水之情”的接力棒,每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前往沙家浜部队走访慰问。市财政先后出资近800多万元,用于支持“沙家浜”部队和“常熟舰”建设。
常熟始终把弘扬“沙家浜精神”作为一项中心工作。以京剧《沙家浜》为原型,创作编导《让子弹飞》、《芦荡烽火》两部大型实景剧,还拍摄了《烽火沙家浜》、《今日沙家浜》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影视作品,用“沙家浜”传奇故事来增强双拥宣传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建立了以传播双拥文化为目标的“沙家浜女子民兵连”,并在南海舰队成功申请命名“常熟舰”后,全面启动“北沙南舰”双拥文化品牌建设工程,目前已形成了以沙家浜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双拥文化宣传格局。
在“沙家浜精神”激励下,常熟形成了以领导干部带头拥军为导向。市委书记惠建林既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也是名符其实的“拥军书记”,他始终站在富国强军的高度谋划双拥工作,处处留下他真情拥军的脚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飏以及历任分管领导都十分重视双拥工作,多次亲自带队前往省军区、军分区机关以及驻常部队、沙家浜部队走访慰问,营造了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作为有名的富庶之地,常熟却依然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当地青年勇敢奔赴抗日前线的光荣传统,青年踊跃参军。目前,全市创下34年无责任退兵的记录。近4年来,向部队输送1700多名优秀青年,高中以上文化学历达到100%,其中大学学历占到45%,被国防部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制度保障,
双拥工作放到战略布局中考量
如果说精神的激励让常熟把双拥工作视为应有的责任,那么,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保障了这座高速发展中的现代江南名城始终保持着红的底色。
常熟市委市政府和驻常部队党委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实施,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双拥工作与各项事业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常熟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抓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全市性的双拥创建动员大会,把双拥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谋划。定期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军地双拥工作联席会,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在常熟,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政议事日程,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目标责任,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内容。结合年终党建工作述职,接连4年组织所有板块党委书记和相关部门领导对双拥工作进行述职,对抓双拥工作不力的单位,由市委分管领导对所在单位的“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和问责,促进各级履行好双拥创建“一岗双责”。
迄今为止,常熟制定出台加强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双拥工作“三级联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织密双拥工作组织和服务网络。尤其是制定出台《常熟市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施意见》,明确18项工作40条具体措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常熟把支持驻常部队建设经费、优抚对象抚恤优待金和双拥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并落实每年10%的自然增长率。近4年来,全市累计发放优抚安置资金3.8亿元,所需资金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从1990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拨款300万元,用于驻军官兵水电、伙食补助。同时,市财政投入8000万元用于常熟边检站指挥机关易地重建;投入1300多万元帮助驻军完善各级指挥系统;拨出5327万元用于建设常熟市军警民训练基地;投入680万元修建通往空军雷达站营区的公路。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近2亿元用于常熟武警中队营区和市消防大队营房建设,为驻常熟部队战备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于各级党政领导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责任到位、目标到位,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关心双拥、事事不忘双拥、处处支持双拥的良好局面。
创新支撑,
拥军模式屡有“全国首创”
8月1日,近20名常熟籍立功军人家属在当地民政部门组织下,接受为期两天的疗养。从去年开始,常熟对上一年度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常熟籍现役军人的父母或配偶、子女进行短期疗养。这是常熟双拥工作的又一新举措,在全省也是首创。
屡屡在全省实现首创,体现了常熟创新支撑双拥工作走在前列的理念。常熟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工作理念,找准发力点,走出了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发展实际、优抚对象满意的双拥工作新路。
常熟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双拥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新常态下双拥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各项优抚政策体系,先后制定34项政策文件,优抚安置工作在全国率先做到10个100%。即: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金100%落实自然增长机制,每年市镇两级财政发放抚恤优待金近亿元;重点优抚对象100%免费办理医保;重点优抚对象100%上门慰问;低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优抚对象100%给予扶持;现役军人立功受奖,100%给予物质奖励;驻军官兵子女100%由政府就近安排入学;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100%得到安置;退役士兵免费培训率、双合格率均达到100%;退役士兵就已安置率达到100%;新兵家长每年参加免费体检率100%。
在此基础上,常熟注重以深挖拥军内涵,不断涌现新亮点。目前,常熟已经探索形成了包括“士兵部队立功、父母家乡疗养”在内的“五个首创”拥军模式,均在全省领先。
首创城乡一体化的优抚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优抚对象优待标准全市统一。目前,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0957元/年;在乡“三属”对象14670元/年;1至6级在乡残疾军人10479元/年,7至10级在乡残疾军人5239元/年,立功受奖奖励标准全市统一,其中三等功奖励4191元/次、二等功奖励8383元/次。全市统一退役士兵就业补助金标准,服役10年以内的6.9万元,服役10年以上的10.3万元。
首创驻军官兵免费体检制度。每年投入体检费20多万元,组织驻常部队官兵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得到广大官兵普遍好评。
首创养老服务拥军模式。对全市60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优先服务,80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优惠服务,失能半失能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免费服务。
首创实施退役士兵暖心工程,从2012年开始,实施退役士兵暖心工程,每年针对退役士兵安置开展“两会两班一专场”活动,即:常熟建设发展形势通报会、退役老兵就业创业经验交流会、技能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和退役士兵就业专场招聘会,取得良好效果。
在给予驻常熟官兵充分物质保障的同时,常熟对子弟兵的关爱更突出科技拥军兴武。近4年来,全市共投入科技拥军基金1500多万元,每年为部队开办计算机、外语、修理等各种培训班20多个,培训官兵600多人次,促进了军地科技成果和人才信息等要素的交流融合。
常熟还为军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自身价值。市里每年组织招聘村干部,都要为复转军人预留15%的名额;全市320多个行政村(居委会),58%的村居两位主要领导由复转军人担任;2000多个规模企业的中层以上领导,复转军人占近13%。
全城联动,
涌现出一大批“当代阿庆嫂”
“八一”前夕,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梦兰村党委书记钱月宝率领慰问团来到解放军73619部队,向部队官兵送上慰问品和节日的问候。梦兰集团与73619部队的鱼水深情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20年来,梦兰集团拥军优属的行动从未停止过。
在常熟,共有50多个军地共建对子,许多共建对子结对在20年以上。在这些共建对子中,军地双方始终亲如一家,从未发生过矛盾纠纷。全市40多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与12个驻军单位结对共建,居委会干部与本社区中的军人家属、重点优抚对象挂钩联系,定期上门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
各种共建共赢纽带推动军民共建活动向纵深推进,铸就起军民团结一心、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
常熟民营企业比较发达,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与驻军开展结对共建已成为新常态。波司登集团为8家驻常熟部队建成数字图书室,董事长高德康在企业中建立“拥军账号”,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帮助驻常熟部队官兵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琴湖集团为空军虞山雷达站建成小礼堂、灯光球场;常熟国际汽配城每年都要吸纳退伍军人到企业就业,目前企业中复转军人占企业总人数的40%。常熟还注重引导企业加强与部队装备研制单位的协作联系,开发适销对路的军用产品,以军民通用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融合日益深入,军民鱼水情愈发深厚,双拥工作正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全城联动转变。
从2011年起,常熟连续4年组织社会各界开展以“人文关怀、文化艺术、党建成果、社区共建、科普知识、法律服务、卫生健康、就业培训、援助基金、低碳环保”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品牌服务进军营”活动;连续5年组织开展“百名常熟妈妈与百名驻常士兵结对认亲”活动,参加结对母子达到556对,成为社会化拥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3年4月,常熟成立双拥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在中心的组织指导下,相继培育12家双拥社会组织,每逢八一、春节,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拥军活动,自发走访慰问困难烈军属和驻常部队,涌现出一大批“当代阿庆嫂”。
常熟人民拥军传统薪火相传,常熟人对子弟兵、对军属、对复转军人,有发自内心的爱;而对驻常部队来说,来自“第二故乡”的关爱让他们铭记终生。他们将“拥政爱民”作为神圣职责,积极参与“第二故乡”建设。特别是在遇到抗洪抢险、护林防火、维稳防爆和义务献血等急难险重任务时,总是打头阵、挑重担,展示了突击队、战斗队作用。近些年来,先后投入2300多个义务劳动日、车辆1800多台次参与地方建设,完成植树8万多株,建造国防林近130多亩,组织驻常熟部队官兵义务献血1500多人次,常年结对帮扶10多户贫困户,弘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