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资源 产业援藏由重“输血”转向强“造血”
沿着318国道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就进入松赞干布的出生地墨竹工卡。眼下,这里正在举行第三届万亩小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成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迎风绽放……在江苏援藏干部的带领下,今年墨竹工卡县种植1.97万亩小油菜,直接带动当地4000余名种植户增收2600万元左右。油菜花还成为该县发展318沿线旅游的特色景点,越来越多的建档立卡户依靠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摘掉“贫困帽”。
推动援藏扶贫由注重“输血”向强化“造血”转变,江苏切实增强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了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共同推进。
“我们这里的种牛怀孕了,要定期做B超体检,根据孕前期、中期、后期提供不同的营养餐……”在群山环抱的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繁育基地,林周县副县长朱彦宾自豪地介绍着牛舍中的“宝贝”。
牦牛养殖在西藏已有上千年历史,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牦牛饲养标准体系,基本“靠天养”。实际上,养殖水平低、产业链规模小、附加值少,是不少西藏特色产业的共性问题。结合受援县区资源禀赋、扶持政策等比较优势,江苏在牦牛繁育、藏鸡养殖、奶(肉)牛养殖等西藏特色产业上精准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林周县是拉萨第一产粮大县、第二牧业大县,但基础条件落后,全县6万多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800多户8500多人,是拉萨市几个县区中经济基础最差、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推动林周牦牛产业提档升级,江苏大手笔投资1.5亿元建设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通过开展牦牛繁育、改良及转变养殖模式,使牦牛繁育后代养殖周期缩短一半。未来,园区将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带动林周县及周边地区2000户8000名农牧民群众实现持续增收。“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产业链条牦牛产业,为全区牦牛产业发展闯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发展新路子。”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苏州第九批援助林周县工作组组长韦国岭说。
为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附加值,今年8月,江苏投资1000万元在达孜区唐嘎乡建设的藏鸡屠宰场投入运营。届时,拉萨所有的藏鸡经过这个屠宰场处理后,再销往全市大大小小的市场。达孜区净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增加屠宰一个环节,当地藏鸡产业的效益就能提高40%-50%。在江苏援藏干部的建议下,净土公司打算在鸡毛、鸡内脏上“动脑筋”,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发展园区经济,让土地“生金产银”
7月,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200多亩大马士革玫瑰在湛蓝的苍穹下竞相绽放。清晨,50岁的才纳乡吉祥四季村村民卓嘎熟练地摘下色泽鲜艳、沾着露水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放进采摘袋。
园区建成前,卓嘎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靠种青稞每年收入仅1万多元。如今,像卓嘎这样的农牧民在园区内被称为“新型农民”,每年不仅可以拿到每亩地14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通过家门口就业获得4万多元的稳定收入。
这个全藏区唯一的“国字号”现代农业示范区,正是江苏产业援藏结出的硕果之一。目前年产值突破13亿元,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十三五”以来,累计带动396户1800多名农牧民脱贫。
从园区经济高度发达的江苏远道而来,援藏干部们深知,产业园区是加速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他们把对口援建拉萨的8个功能园区作为产业援藏的主阵地,在促进园区发展提质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集中发力,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28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走进墨竹工卡县“格桑花开产业园区”一期创业产业园区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作为亚洲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墨竹工卡集聚了华泰龙、巨龙两家知名矿企,是西藏第一个实现税收收入超2亿元的县,但是这个“西藏第一县”此前并没有自己的产业园。
“我们投建产业园,不仅是要解决GDP,更是要解决农牧民的就业增收。” 墨竹工卡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南京第九批援助墨竹工卡县工作组组长施勇君告诉记者,一期创业产业园总投资1696万元,已签订20个意向合作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2亿元,开沃新能源汽车、弥盛塔巴陶瓷等5家内地企业相继注册落地,将有效推动全县民族手工业、农牧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7月9日,达孜工业园区西藏藏缘青稞酒业公司的贡桑热杰在直播间为粉丝们热情演唱藏族民歌。今年是他在藏缘青稞酒业工作的第10个年头。此前,他在青稞田里打过零工,在拉萨当过服装店销售员,月薪不超过1000元。如今,他在家门口的公司当烧炉工,兼职当带货主播,妻子也在公司找到一份统计员的工作,小两口月入过万。
在这家江苏人开办的企业中,像贡桑热杰这样的农牧民还有160多名。落户拉萨以来,藏缘青稞酒业不仅为当地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38人,培养了近50名技术和管理人才,还在全区率先以高于市场价格的3.5元/斤收购青稞原料,年均带动转化本地青稞6000吨以上。在藏缘青稞酒业等江苏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去年入驻达孜工业园区的企业达33家,总投资4.8亿元,实现税收13.6亿元,占达孜区税收收入95%。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体两翼,一方面把江苏的龙头企业“引进来”,一方面也推动藏区产业“走出去”。仅在去年,江苏充分发挥两地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示范效应,向27个项目拨付奖补资金1775万元,引导和支持14家江苏企业、5.8亿元资金进藏投资兴业。
“十三五”以来,江苏共组织西藏40多家文创企业、3000多种特色文化产品赴江苏展览交易。去年11月,以南京万人墨竹探亲游、非物质文化展演、招商推介、美食节等为内容的首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在南京成功举办,线上线下累计100万人次参与,形成了南京援藏新品牌。(顾敏)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