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狠抓监管环节 提升管理水平
近年来,围绕强基础、活购销、提质态的总体目标,在粮食经营、项目建设、市场管理等方面,江都区粮食局以完善监管督查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执行落实,规范企业行为,粮食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
一、完善机制,细化举措,业务监管重在“实”
江都区地处全省粮食产销过渡带,多年来始终坚持本地收购与外购外销并重的经营理念。在“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运行体制下,既要发挥好总公司对外经营龙头的作用,搞活经营,多创效益,更要把风险防控作为所有业务开展的前提。为此,我们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目标,通过机制完善,对经营业务实行全流程监管,出实招、做实事、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实在在,把资金、库存管理抓到实处,在监管中做强主业。一是对《江都区国有粮食经营业务监管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明确执行主体,增加处罚措施和信用评价体系,对经营业态好、操作规范的单位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让其更好地发展,从而使业务监管更具有可操作性,责任更明确。委派会计集中办公,明确职责,统一管理,从机制上延伸监管的触角。二是制订出台了《江都区粮食购销企业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增强基层国有企业负责人在目标管理体制下依法依规经营管理的意识,摒弃过去租赁承包的惯性思维,规范经营核算,每一笔业务都要求纳入核算范围,从而使总公司对企业盈亏做到心中有数,全面掌握基层真实的经营状况。年度结束后严格考核兑现,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建立监管协调机制。成立业务监管小组,由局领导牵头,监管、购调、财务、监察等部门参加,对每一笔业务的可行性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排找风险点,明确监管的关键环节,从合同订立开始就防范风险的发生。在业务运作过程中,以资金与库存为监管抓手,真实掌握资金或库存的变化情况,确保库贷挂钩,账实相符。由于经营规范,各类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也加大了,业务开展起来也更加顺畅。2014年使用的各类信贷资金8亿元以上,粮食购销总量80万吨,未发生资金挪作他用或逾期的现象,实现了银企双信。
二、注重投入,夯实管理,质量监管体现“准”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粮油食品安全涵盖原粮收购、储存、加工和粮油成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必须加强对安全的监管,健全消费安全保障体系,更好地履行部门的职责。为此,我们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己任,构建监管安全体系,完善质量管理软硬件设施,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确保检验数据准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一是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水平。依托区粮油质量监测中心这一平台,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完善各项软件资料,充实检化验人员2人,顺利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同时通过了国家粮油区域监测站资质认定。检测中心现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先进的检测设施,不仅能检测原粮的各项物理质量指标,还能对成品粮油脂肪酸组成、部分重金属和真菌毒素等品质指标检测,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二是狠抓监管,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夏秋两季收购前,组织专门的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粮油生产状况,完成省级16个、市级30个样品品质测报。区粮油质监中心除对全区13万吨176个仓囤托市小麦、粳稻样品的检测,还承担着全市其他县市57万吨784个样品的原粮检测任务,出具检测报告。从而真实掌握全区粮油产品质量,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指导基层更好地做好收购工作。利用世界粮食日、局领导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等活动,向社会宣传放心粮油知识,引导消费安全,振兴桂清粮油经营部等3家获得扬州市放心粮油示范店称号。三是引进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质量安全网络。神谷米业依托区农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在产品包装上增加二维品功能,只要手机扫一扫,从生产单位、种植户、施药量与时间全部一清二楚,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在第十二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上,神谷米业“宝康”牌大米向大家展示了品牌风采,得到了好评。
三、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安全监管体现“严”
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对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必须严格执行,狠抓落实。在工作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大力开展“打非治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标准化建设,着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确保全行业职工人身和国有资产安全,为全区粮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一是强化目标管理,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二是强化依法治安,突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按照“突出重点,深化攻坚,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继续开展熏蒸、粉尘防爆、防火、装卸、用工等重点领域、部位(环节)的“打非治违”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非法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三是强化措施落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按照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布置、落实、检查三个环节,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四个不留:不留死角,特别是硬件方面,已存在的隐患该维修的维修,需添置的及时到位;不留空白,主要是软件资料齐全,记录完整规范;不留情面,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严肃指出,不顾及情面,严格要求;不留遗憾,执行好相关的规定与制度,确保生产安全。2014年共排查隐患25项,投入整改资金20多万元,保持了系统良好的生产环境。
四、依法行政,规范行为,市场监管力求“全”
认真履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市场监督检查职能,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根本,对内抓好系统内购销企业的监管,对外抓好其他社会主体的监管,既要抓好原粮的监管,又要抓好成品粮油的监管,既要维护农民的利益,也要强化统计等制度执行,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监管,力求市场监管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充分利用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平台,主动作为,扎实开展各类涉粮执法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违规收购行为,全区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稳定,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狠抓三个关键:一是借助联席会议平台,整合强化执法力量。根据监管需要,增加充实水务部门为组成单位,加强出境闸口的管理,要求粮食出境必须持有区粮油质检报告和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相关手续,从而使联合执法涵盖面更广,更有针对性。夏粮收购期间,粮食、公安、工商、交通(海事)、水务、物价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集中驻点办公机制,确保联合执法的效果。二是建立分级监管网络,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依托粮食流通执法大队,健全分片监管机制。在系统内部,成立4个片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督查组,负责各片区的粮食收购业务指导和政策执行督查,并抽调持有执法证的人员参加的专职执法大队,对需要查处的违规收购行为进行查处,形成对全区粮食流通市场的立体式管理。三是加大违规经营处罚力度,规范粮食收购行为。召开50多家其他社会经营主体政策业务培训班,以会代训,解读收购政策,要求各经营企业粮食收购必须使用统一码单、统一报表、统一台账,强化管理。对全区所有粮食收购库点进行全方位检查,重点检查粮食收购质量、价格、统计制度的执行,对性质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涉粮案件进行了查处,切实保护农民利益。2014年共组织联合执法4次,出动人数75人次,下达整改责令通知书5份,罚款2起,查扣违规收购粮食300多吨,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
五、明确职责,规范操作,项目监管体现“廉”
近年来,各级加大了对基层国有购销企业仓储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全区储粮的条件。我们以确保质量与安全为前提,加强项目的监管,努力打造廉洁示范工程。近两年省市共下达我区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计划共1850万元,其中2013年7个库点330万元,2014年郭村粮管所等8个库点,计划投入152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761万元。在实施过程中,系统上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领导小组,粮食、财政部门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抢抓工期,确保所有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投入使用,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健全监督体系。项目工程阳光操作,公开招投标,规范工作程序,并邀请纪检部门跟踪监督,努力打造廉洁工程。三是严把质量关。把质量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并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同时组织抽调精干人员专门负责维修改造工作,构建监理单位、局维修小组和库点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努力建设优质工程。2013年共维修仓库4.1万吨,省粮食局、财政厅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给予好评。2014年,全区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总投入1956万元,通过了竣工验收和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共修缮仓库4.4万吨,添置输送机、抛粮机、扒谷机等92台(套),极大地提升全区的收储能力,所容所貌焕然一新。另外,郭村所、锦西收纳库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分别与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新建烘干设施,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粮食烘干能力不足的矛盾,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受到了种粮大户们的欢迎。(江都区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