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5年GDP超7万亿 区域创新能力"七连冠"

29.02.2016  11:37

  近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GDP成绩单已出,江苏继续稳坐第二名,同时又和第一名广东双双进入“7万亿”俱乐部,这也是继2014年GDP总量破六万亿之后,江苏迈上的新台阶。

  7万亿总量传递出的意义,远高于7万亿的数字本身。

  GDP增速给力 质感不断提升

  2015年取得的“7万亿”成绩,被江苏省统计局局长夏心旻以“有内涵,有气质”概括。

  依照夏心旻的观点,GDP不是简单看数字,而是要从四个维度来衡量:总量、均量(人均GDP)、减量(节能减排)、含量。

  江苏GDP含金量的具体数值,尚未被测算出来,但有一个数据,是含金量不断提高的表现,根据夏心旻的表述,2015年,消费成了“三驾马车”的主动力,江苏的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8.6%。一旦三产比重超过二产,经济结构会发生质的飞跃。江苏服务业提升以后,对先进制造业有促进作用,如生产性服务业会带动制造业发展,提升“微笑曲线”两端。此外,生活性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如健康、文化服务业将直接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事实上,在江苏服务业比重逐年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区域创新能力“七连冠”就是很不错的体现。

  有媒体报道称,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显示,江苏省大多数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创新能力均衡,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等8项企业创新指标,“国家创新基金获得资金”等5项创新环境指标均列全国第一。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创新力30强城市》中,全省共有九座城市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苏州、无锡、南京、常州也跻身前十位。

  这份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区域人均GDP与区域创新能力排名有一定的关系,人均GDP越高,创新能力排名也越高,但两者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江苏人均GDP在全国省区市居第四,仅次于京津沪,全国省区位列第一。

  对于江苏能拔得头筹的原因,课题组给出的理由是:创新能力已连续7年位居首位的江苏省,有诸多实力派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其特点就是创新能力均衡,企业创新能力突出。

  民富与就业离不开GDP增长

  “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不能没有GDP。当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加关注另外一些指标。

  “对于老百姓而言,第一位的还是就业,必须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业下滑,经济增速即便再高也没有意义。

  “收入增加,消费必然增加。去年消费在GDP增长中所占比例达到64%,而不断上升的储蓄说明,我们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内部差距也比较大。因而必须确保就业增加、收入增长。不光要‘国强’,更要‘民富’!

  在1月25日举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中国经济新指标做出了上述详解。

  正如总理所言,就业和收入成为普通民众观察GDP的两个维度。

  这里列举两个数据。一个是8.7%,一个是8.5%。

  前者是2015年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后者则是江苏省2015年的GDP增速。这也是继2014年以来,江苏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再度跑赢GDP增速。

  而提及就业,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有749万人,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同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2万人,实现就业人数达50.4万人,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1.3%,江苏GDP的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保障就业需要GDP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激发幸福感

  对于GDP与幸福感的关系,马建堂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时曾这样描述: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

  马建堂的这一番话,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以给出支撑:按照世界银行在2013年的分类标准,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已经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GDP衡量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收入将分配给企业、政府和居民。居民收入则衡量在创造GDP过程中,居民所能分得的收入。居民幸福感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而对于GDP的分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以西部举例,对于GDP曾有这样的描述:西部地区有时候投资很大,上来一个大项目,但不一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像某省份建一个大水电站,拉动投资很大,但建设的工程队不一定是当地的老百姓,可能是别的省份的工程队,设备也有可能是别的地方外购的,这样对当地的居民收入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但GDP却增加了,意味着分母上的人均GDP增加了,分子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未显著增加,这样GDP含金量就不高。

  而投资水电站,用术语描述,就是固定资产投资,2014年,江苏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552.8亿元,增速达15.5%。总量放在全国,居第二位,和GDP总量排名一致。

  长期以来,江苏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要低于江苏的人均GDP排名,2014年,江苏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列第五,而人均GDP在全国居第四位,在全国仅次于京津沪三市,在大陆省区排第一位。而在2015年全年,全省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为8.7%,没有达到全国8.9%的平均增速,而同年GDP增速却高出全国GDP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

  对话

  政府有能力

  让居民增加获得感

  在GDP总量达到7万亿的时候,政府有能力让全省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增加获得感

  就江苏GDP总量与民生幸福感这个话题,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孙月平教授接受了现代快报记者的专访。

  柒周刊:怎样评价江苏GDP的高总量?

  孙月平:GDP总量受制造业影响大,从江苏的工业基础和产业结构上看,江苏制造业基础较好,比重高,总量大,增速快,因此,江苏GDP的总量能够保持在全国前列。但是GDP的分配受投资、消费和外贸三块影响,而消费直接和人均收入相关,因为江苏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比重高,因此,投资占GDP的比重就高,而服务业在全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低于全国,所以在居民消费这一块,出现个人消费比重占GDP比重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江苏的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因此,算下来,含金量就要低不少。

  柒周刊:要提升GDP含金量,江苏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孙月平:首先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在2015年上半年之前,江苏的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三产,制造业的比重过高,而制造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窄,这就会对居民收入的提升产生直接的制约作用。因此,提高居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同时要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向中高端制造业进行转型。

  柒周刊:如何在GDP增长的基础上让居民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孙月平:GDP的增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江苏的城乡居民收入长期低于GDP的增长,直到2014年才得以扭转,如今,在GDP总量达到7万亿的时候,政府有能力让全省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增加获得感,比如调控物价水平,率先在2017年提前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全省大力开展扶贫力度,实现乡镇一级的实现小康等。对于住房等问题,政府应扩大经济适用房供给,实现住有所居。(胡宏毅)

  链接

  16省份下调2016年GDP增速目标

  随着近日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16年的地方GDP增速目标也纷纷“出炉”。

  截至1月26日,在26个已经召开两会的省份中,有16个省份相较2015年的GDP增速目标下调了今年的目标,下调幅度最多达2个百分点,还有8个省份维持去年目标,只有一省上调了目标。GDP增速目标之变引发广泛关注。(据新华社)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