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陈蒜“蒜你狠” 陡然变脸“蒜你完”
大蒜去年一轮价格暴涨,人们记忆犹新;今年,我省刚刚开秤的新蒜,价格一下子被打入“冰点”。与此同时,令人不解的是,近日,全省陈蒜价格却反而创出历史新高,每斤售价达到14元,让人大跌眼镜。
新蒜价“跳水”,农民受伤;陈蒜价创新高,种植户直呼看不懂。本报记者赶赴我省邳州、丰县等国内大蒜主产区进行调查。
新蒜价格跌了近一半
邳州市黄滩桥市场,南北长达3公里,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大蒜批发交易市场。6月2日下午4点,这个往年人头攒动的市场,却只见零星几家蒜商在向卡车上搬运蒜包。载重20吨的卡车,每车的装载量不到三成。
一天下来,山东客商吕老板总共才收购了2吨新蒜:“去年同期,我每天能收10吨以上,每年都在这里收1000吨以上。”在另一主产区宿羊山镇,黎明蒜业挂出了“直径6.5厘米新干蒜,收购价4元/斤”的告示,相关负责人说:“有价无市啊,今年蒜价太低,往年这个规格的蒜都在八九元一斤,农民心疼,不肯出手,我们根本收不到合适的货。”
丰县物价局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日前新蒜收购价1.5元/斤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1.1元,降幅42.3%。创下自2014年以来同期新蒜收购价的新低。
价格低,主要原因是大蒜价格连续高位运行,导致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丰县首羡镇李药铺村党支部书记渠英君说,李药铺村大蒜种植面积为1980亩,比去年增加15%。目前每亩产大蒜约1260公斤左右,比去年增加150公斤左右,增幅13.51%。
丰县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刘立介绍,丰县今年大蒜种植面积约23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幅15%。邳州市物价局调查统计,今年全市大蒜种植面积58.7万亩,增幅10.13%,是2010年以来增长幅度较大的一年。该市总产大蒜将达69.0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5.22万吨。
面对大幅跳水的价格,蒜农很纠结,想惜售留在手中,又怕价格继续走低。
邳州市碾庄镇生墩村大蒜种植户崔中合对记者说,种蒜种子成本高企,人工成本增长迅速,增产不增收。“今年蒜种每亩费用1207元,去年才807元,多了一半。去年每亩用工成本1046元,比上年的942元上涨104元。”议堂镇庄台村农本调查户王孝松说:“去年买蒜种时,赌了一把今年还有高价。现在看来,能保本就很不错了,我仔细算过,今年收益底线是1.3元/斤。”
陈蒜再现“蒜你狠”
令人意外的是,新蒜价格大幅走低,陈蒜售价却来势汹汹。
据徐州市物价局监测数据显示,6厘米规格的陈蒜,市场单价超过14元,同比上涨一倍以上,创下历史最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陈蒜售价高企,直接与去年大蒜收储成本相关。邳州市恒丰宝蒜业仓库内,已基本出清陈蒜,正在清理库存,腾出容量迎接新一年收购期。总经理徐友宝说,库存成本已被去年的高蒜价推高,人工、电费、损耗等存储成本每吨约700元左右,折合每公斤约0.7元。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去年蒜价屡创新高,全国库存大蒜已基本销售一空,供应量大幅减少,也使得价格难以下跌。
而对于收储商来说,能否出清现有库存已不再紧迫,销售意愿较弱。这位经销商介绍:“现在为稳定陈蒜市场价格,我们是宁愿收紧出货速度,以稳定价格,保证利润。”
记者了解到,预计今年苏北鲜蒜产量将突破160万吨,但冷库储存量仅90万吨左右。看中了今年的巨大收储需求,不少拥有冷库的收购商打算从自己收储,转向出租库存牟利。
不过,令陈蒜销售商没想到的是,陈蒜价再高,也面临有价无市的尴尬。邳州市欢乐买超市生鲜部部长石磊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1月,我们还进货1600多斤,实际销售1500多斤。到了五六月份,进货量仅仅50斤,目前基本滞销。”
蒜周期“魔咒”并非无解
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全面的市场信息和稳定的市场预期,我省农民盲目跟风扩种,往往带来较大的损失。与我省徐州一样,山东金乡也是国内大蒜主产区之一。丰县物价局党组书记田刚前不久专程前往调研。他告诉记者,大蒜经历过多轮暴涨暴跌的价格周期,造成蒜农种植心理波动很大。金乡等地蒜农,无论行情好坏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种植规模,控制在50万亩左右,受到损失相对较小。
一项大蒜专门险也让金乡农民收益有了保底。田刚介绍,去年底,山东省物价局、农业厅等部门联合在金乡县实施了为大蒜目标价格保险的试点,以政府补贴、保险公司商业运作和农民自愿投保的形式推动参保,今年也明显降低了整个行业的风险。在保险期内均衡上市的大蒜,保险目标价格为2元/斤,保费为200元/亩,由投保农户承担40元/亩,各级政府承担160元/亩。当实际地头平均价低于目标价格时,保险公司对跌幅部分进行赔付。
记者了解到,金乡当地参保农户已占八成以上,这项保险保障了蒜农的合理收益。而去年大蒜价格一路走高,保险公司也有合理利润保证。
在往年的大蒜销售中,已基本形成“橄榄型”的利润分配结构,种植端和加工端利润低,中间商特别是大型购销商利润高。而今年大蒜量增价跌,中间商利润也受到很大冲击。山东金乡客商高金锁说:“做这生意已经20多年,收购价越低越赚不到钱。我每天在徐州首羡镇收5吨,拉出去销售,除去各项费用利润仅300元。”
作为业内人士,徐州当地最大的大蒜加工企业黎明食品公司副总经理曹孟辉认为,随着大蒜的陆续大量上市,市场风险仍在加大,价格过低容易产生崩盘。他呼吁,除了延伸产品线,进行深加工外,整个产业链不能只盯着国内打“内战”,是时候寻求新蓝海了。以黎明食品为例,目前,集团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每年外销大蒜约13万吨,价值2亿美元。2014年,黎明集团就在印度尼西亚成立了子公司,通过当地30多个固定客户网络,每周有3000多吨大蒜销售到印尼各地,印尼人消费的大蒜中,每10颗就有3颗来自邳州。
(记者 郑 焱 李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