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钢铁煤炭去产能全面推进 近2.5万职工分流安置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刀阔斧去除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是痛在当下、利在长远的必由之路。日前,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新闻发布会。目前江苏在钢铁、煤炭方面的去产能工作进展顺利,钢铁、煤炭企业共需分流安置职工24751人,截止7月底,已安置职工15749人。
去产能进展如何?提前完成任务
作为全国第一工业大省,江苏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部分行业也面临挑战,存在产能过剩矛盾,只有力促相关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是解决企业低效益的根本之道。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江苏正在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旨在形成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江苏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十三五”末),化解钢铁(粗钢)过剩产能1750万吨、煤炭产能836万吨;其中,2016年压减钢铁(粗钢)产能390万吨、煤炭产能818万吨。
记者了解到,全省共有钢铁企业49家,基本上为民营企业。截止到今年8月底,全省钢铁行业已退出过剩产能280万吨,到今年10月底,苏州将会有110万吨炼钢产能的退出,这标志着江苏将提前完成全年的钢铁去产能任务。
江苏共有6家煤矿企业、20处煤矿,均为国有。省经信委副主任高清介绍,目前,徐矿集团已完成5处煤矿井口的封闭工作,退出产能640万吨,徐矿集团旗山煤矿和扬州市矿务局王庄煤矿将分别于今年9月和10月下旬停止开采,启动关井工作,届时全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将提前完成。
“除了国家有去产能任务要求的钢铁、煤炭行业,江苏还主动提出了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说,“以上目标的提出,既是产能大省要多承担一些国家要求的压减任务,也体现了江苏工业主要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的内在需要。”
人往哪去?职工“精准化”安置
去产能,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职工安置。来自省人社厅的消息显示,2016年江苏列入国家去产能目标任务的钢铁煤炭企业共需要分流安置职工24751人,其中钢铁企业2576人、煤炭企业22184人。到7月底,已分别完成任务的63.6%、68.3%,整体进展平稳有序。
省人社厅副厅长周英表示,安置职工的难度在于两个方面:解除用工合同、社保系统的转换和重新对接等。安置中突出“保生活、促就业、防风险”,明确了“内部分流、内部退养、转岗就业和托底安置”四个分流渠道。
安置下岗职工中有哪些创新?周英表示,一是出台鼓励支持政策,如果有其他企业吸收钢铁、煤炭产业职工的,给予3年社保补贴政策;二是利用大数据等工作机制,更加精细化、深入安排下岗职工,对每一个人的“下一步”都做到安排。同时,江苏利用信息化机制,对约2.5万名职工全部用实名制建立信息库,有利于监督政策尤其是资金的落实,做到公开透明。
“去产能”后,企业未来在哪?
“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取缔违法产能,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在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减法’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加法’,不断提高中高端产能的比重,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王志忠透露,一方面,将坚决关停无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环保责任的企业,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计划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高端制造、提质增效、节能减排要求,推进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去产能后,企业如何转型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兼并重组是一个方向,特别是跨行业重组。省经信委副主任高清透露,对于煤矿等企业来说,一方面整合产业链、获取核心技术是个方向,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尤其成为大企业的主要方向目标。特别是上市公司,对于兼并重组的积极性很高。记者从徐矿集团了解到,目前正在加快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例如,与永泰能源合作的沛县项目已取得“路条”;新材料公司金属粉体产品成功打入国产商用飞机、某款军工产品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3D打印产品上市销售;智能装备首台五轴联动机床、机器人项目电池智能检测装置正在组装调试……不过,转型都还在起步阶段,未来怎样还有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