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酝酿看病分级诊疗

21.01.2015  09:34

 

  发烧感冒了,去大医院挂个专家号,开点药、挂挂水似乎再合乎情理不过了。但是今后,这种就医路径可能行不通了。生病必须先到基层医院那里就诊,小医院看不了的才能去大医院。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15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获悉,江苏将着手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小病应先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看,大病才能转诊到三级医院,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关于分级诊疗的具体细则,目前还在制定当中。

  分级诊疗

  小病要先去基层医院

  分级诊疗,简答地说,就是小病在社区医院就诊,大病去大医院。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看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让不同医疗机构各施所长,实现医疗专业化。

  如何确保分级诊疗的顺利开展?省卫生计生委王咏红主任透露,将根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多措并举。将对医保报销政策做出调整,可能是实施分级报销制度。“明确医保基层对象实行基层首诊的相关规定,探索建立逐级转诊制度,医保支付政策将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也就是说,通过报销比例的杠杆,引导患者就医。

  对此,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解读说,简单地说,感冒发烧等小病先去社区医院看,可能才能实现报销;而跨级就医,支付可能会增加。而首诊之后,包括临床各科急危重症,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由基层医院可以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突出问题

  患者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

  据了解,面对长期形成的就诊习惯,分级诊疗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患者对社区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信任。“社区医生给我看,耽误了病情怎么办?”采访中,聊起分级诊疗,这成了许多参保人员最大的担心。

  正因为“小医院不如大医院,普通医生不如名医、专家看得放心”的观念在患者的心中根深蒂固,因此,改变人们就诊想法成为新诊疗服务发挥作用的关键。

  在昨天的会议当中,王咏红表示,未来将建立有利于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医保、价格、财政、编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药品和医学教育等政策制度,促进分级诊疗可持续发展。这其中,也包括了省市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坐诊;同时国家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定向培养等等。但这些具体的措施,都还有待细化。

  据了解,关于分级诊疗的具体细则,目前还在制定当中。

  格局变化

  传统就医秩序将打破

  在专家眼里,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应该是个正三角形,即70%的常见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20%多的急症和重病症在二级、三级医院诊治,只有不到10%的疑难病症才会到顶尖的医院诊治。而我国目前的就医秩序却像个倒三角形,得了病直奔三级大医院,结果是大医院里人满为患,看病排长队,专家一号难求,而基层的社区卫生中心却门前冷落。

  不过,如果分级诊疗实施了,就医秩序重新洗牌。“以前是去哪看病由患者自我选择,未来不行了,要听首诊医生的。医生说是小病,社区里能治疗,你就不能去上一级医院,否则医保很可能就不能报销,或者报销很少。”但这一良性的就医格局能否形成,还要拭目以待。

  记者戚在兵

  光靠报销引导还不行须靠行政制度强制逐渐转诊

  -专家观点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认为,这个不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而是恢复分级分工医疗制度。所谓恢复,就是原本做的不错的好制度,被破坏了。

  如何有效恢复?他认为,仅仅靠增加报销比例来引导显然不够,必须行政制度强制逐渐转诊。“不经转诊的,不是不报销,而是非急诊的不得挂号才行”。

  “但是,如果真的实施的话,那么,盲目扩张的大医院就难以为继了。”因为“大医院就诊的患者,目前9成都是在社区就能看的常见病多发病”,这些患者不来了,大医院收入大幅下滑,经营可能出现困难,他建议,大医院必须瘦身后,财政全包。

  他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发改委,先给各家三级医院论证合适规模,制定瘦身和搬迁计划表,瘦身后由财政全包后,才能划片转诊,严控急诊,非转诊逐步不得接待,从而建立真正的分级诊疗。记者戚在兵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