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黄花”变“金菜”,靠人不靠天
从“望天收”的“明日黄花”到“不看老天爷脸色”的“金菜”,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抓住种植和销售关键环节,转变发展方式,引入现代理念,呈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美妙实景。
“现在是倒计时,再过十来天花苞就出来,一斤40块钱,闭着眼睛卖!”3月28日一大早,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秋香合作社老板李明就来到温室大棚,认真查看每株苗的长势。临近采摘期,他每天到地里跑好几趟。大棚里,“金菜”已经长到快一米高。
“金菜”,就是人们熟悉的黄花菜。“黄花菜一般不都是6月底才开始收么?”听到记者发问,丁嘴镇党委书记仲凤武笑着回答:“我们这儿种菜,早就不看老天脸色啦!”
据历史资料记载,丁嘴镇从汉代开始种植黄花菜,已延续千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还有数万亩种植面积。2002年前后,盛况不再,种植面积一度萎缩到200亩。
“这东西要看老天脸色,风险太大,谁敢种?”丁嘴镇登山村五组村民陈双喜曾种过黄花菜,后来全部拔掉,原因很简单:黄花菜种植效益虽比一稻一麦高一倍,但完全靠天吃饭。采摘期从6月底到8月初,就短短40天。迟一天就开花,花一开就不能食用了。采摘期适逢梅雨季节,碰到天气好能晾干晒透,遇到下雨就全部霉烂。更可怕的是,黄花菜种植一个周期是7年,头两年无花可摘,第三年才进入采摘旺季,最后一年收成也少。
“我们这儿碱性土壤特别适合黄花菜生长,我做梦都想把‘丁嘴黄花菜’品牌重新打响。”仲凤武2013年提出这个想法时,几乎遭到一致反对。有关系不错的企业家劝他不要弄。
破解瓶颈,关键要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怎么办?建冷库!镇里鼓励龙头企业带头建起3000立方米的冷库,采摘下来的黄花菜,当天卖不完的全部入库,可保鲜40天。40天鲜菜销售期拉长到80天。
上大棚。钢架大棚、温室大棚一起上。最早从清明节过后就能开采,采摘期延长到4个月。让人欣喜的是,花期延长不但降低风险,还大幅提高效益。黄花菜销售周期里,“两头”价格比旺季价格翻几番。
有人尝到甜头,观望者纷纷跟进。“仓基莲唱”生鲜合作社老板周胜军2014年开始种植,连年扩大面积,目前已达600亩。老板纷纷进场,带动农户加盟,全镇沿着325省道,成方连片种植5000多亩, 3700多人参与其中。
种植面积扩大又倒逼贮存和销售方式升级。2015年下半年,丁嘴镇新建4000立方米冷库,上了两套烘干设备,不但全部“吃进”本地黄花菜,还消化周边沭阳、泗阳种的黄花菜。
解决“种”的瓶颈,还只是“硬币的一面”。丁嘴镇发动27个家庭农场结成合作社联盟,在淘宝、京东上开出100多个网店,统一“丁嘴金菜”的品牌,把销售市场从周边扩展到全国。这些网店今天接单,明天客户就开着大货车上门收菜。合作社联盟遏制低价竞争,抱团拿单,一家一社吃不下的大单,由联盟统一组织调配货源。两年下来,全镇黄花菜亩均效益稳定在8000元左右。
“黄花菜到处有,丁嘴的‘大乌嘴金针菜’,七根花蕊,根根金黄,第一无二!”仲凤武介绍,去年3月,国家农业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黄花菜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菜”。
本报记者 刘宏奇 徐明泽 王世停
标签: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