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开启校企合作“定制时代”

29.06.2015  20:53

  “从现在起,我就是一个充实的人,听课、写论文、到周边游学,看更广大的世界。从现在起,我就是一个快乐的人,跑步、吃食堂、刷交流微信,过中年的学生生活。从现在起,我就是一个不同的人,正在充满能量的蓄电池,正在回炉的钢铁板,正在交互的信息机房,正在寻找合作项目的雷达站,我把我的收获悄悄地倾诉给每艘战舰,让驶向黎明的正在航行的每艘船舶,顺风顺水,阳光盈溢。

  何秀瑾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中青班的学习生活。和她一样对中青班印象良好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学员还有1400多位。在培训方江苏科技大学师生心中,中青班早已是校企合作的一块金字招牌,象征学校走入企业服务的“定制时代”。

  定制培训:突出问题导向

  中青班,全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青年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班”, 是中船重工落实造船大国和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制定的人才强企系列对策之一。2000年至今,已经连续在江苏科技大学举办30期。

  学以致用,是企业定制培训的主要目的。中船重工要求学员带着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参加培训,向学校老师和兄弟单位同学请教。

  培训期间,江苏科技大学整合利用一切资源为中青班服务。校方高薪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邀请管理名家和造船专家来校讲学,使学员们了解最新的管理前沿和造船动态。每周一次考察活动,组织学员到江浙等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相关船舶企业学习,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实地研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学员培训返回,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学习收获,向同事讲述培训见闻和体会,并将所学理论和方法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各单位也积极为受训学员提供学以致用的实际工作舞台,给受训学员创造各种成长环境和机会。

  15年来,1489位学员在中青班结业,其中50%的学员为单位做出杰出贡献,215名学员因管理能力和业绩突出被提拔重用。

  定制内容:坚持与时俱进

  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是江苏科技大学比较成熟的培训项目。长期以来,学校认真研究中青年干部培训需求、船舶行业特点、学科发展前沿、经济形势动态,与时俱进充实内容、创新方式,设法满足集团公司、单位领导、学员个体三方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

  今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江苏科技大学在第30期中青班增设党性学习专题。邀请中央党政国家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特级专家张云泉老师为学员讲座。张云泉老师是一名基层信访干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鲜活案例,生动讲述了生命中“居安思危保稳定,敬业奉献为人民”的感人事迹。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引得全场10余次的自发起立鼓掌,不少学员感动得留下热泪。

  针对受训中青年干部多为工程技术型干部,江苏科技大学在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上力求做到体系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统一。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增设了一系列反映最新经济改革成就、造船技术进展、管理理论变化的专题讲座。根据任课教师专长和学员岗位情况,将学习班编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研讨活动和兴趣活动,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

  每期培训中,12门工商管理核心课程、近20个精干的前沿学术报告、5次耳闻目睹的考察体验、近两个月同窗共室的交流互动,极大开阔了学员的思路和视野,改善了学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有学员表示,“技术出身的干部参加工商管理培训能够获得最大的边际效应,我深信今后的工作将如虎添翼。

  定制服务:产生综合效应

  中青班模式为企业发展赢得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江苏是全国经济大省,也是第一造船大省,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在江苏具有很多合作商机和潜力。中青班培训期间举行的讲座、考察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船舶行业的声誉和影响,有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就和相关厂家谈成了合作业务。

  中青班模式打响江科大定制服务品牌。30期的连续培训,学校在完成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人才培训任务的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锻炼了一批师资队伍,造就了一支培训团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体系。通过中青班模式,增强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信心和决心。随着江苏科技大学定制培训在地方企业和其他行业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单位不惜财力、精力坚持并强化各类培训。有的企业邀请江苏科技大学按照中青班模式进行专门培训,有的企业联合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历培训班,更多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工程硕士教育。

  中青班模式成为校企合作发展新常态。中青班的高要求敦促任课教师了解企业、更新知识、提升水平,探讨解决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课题,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江苏科技大学所办金舟公司本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活动”原则,努力开发具有船舶行业特色的各类产品,为广大船舶企业提供集成的信息化服务。

  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挑战是人才的挑战。船舶行业的特殊需求、实际问题导向的教学要求、各类领导干部的因材施教,凭借中青班这座联接双方的桥梁,校企双方还将继续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保持良好的联系与合作。(谢凌燕)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