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江苏情谊 江苏省高校将先进生产要素送到贫困地区
江苏省高校把自身特色优势与定点扶贫县发展短板相结合,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智力扶贫传送着江苏情谊。
帮贫困县设计发展规划
2013年起,云南省南华县成为东南大学的定点扶贫县,去年南华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山区,出行和运输极为不便,但这里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松茸每公斤能卖到500元以上。”2016年,初到南华县,东南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丁建明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这个山里县城把优质山货卖出去,为当地蹚出一条致富“产业路”。
丁建明的帮扶先从修路开始,他带领团队为南华县红土坡镇依黑么村修出4条村间道路,道路总长近12公里,受益农户123户552人,其中近一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我们还要为当地村民修建3个水塘,改善他们的饮用水水质。”
丁建明还牵头为南华县设计了未来20年整体区域发展规划,由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段进院士担任总设计师。“南华野生菌大多为农民自采自食,未能有效进入市场。要想实现从山货到商品,区域整体规划非常重要。”从2016年起,丁建明带领团队和学生经常上山下乡,在崎岖山路上测绘、坑洼泥泞地里寻找发展方向,结合当地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南华县政府司机老聂说,6年来,他跟着几任东大挂职的副县长下村子、看现场、谈合作、跑项目,跑遍县里的沟沟坎坎,真正感受到他们的尽心,东大人做事认真,待人好,就像亲人一样。
发展“花经济”促脱贫
“要注意菊株萌条的长度,掐头要及时,萌条一旦长到繁殖规格,就立即采穗扦插扩繁。”这几天,南京农业大学菊花育种团队的管志勇教授正忙着在线上指导菊花育苗。网络的那头,是中国菊花之乡——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村民,这里的“福白菊”因为独特的药用价值,可用于熬制防治新冠肺炎的汤药,相比往年更加供不应求。
福白菊是全国三大白菊品牌之一,福田河镇是福白菊的核心产区。福田河镇人大主席郑永生介绍,2016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教授的菊花研发团队来到镇里开展产学研合作,提纯复壮了福白菊原种,在当地建起“福白菊种源保护中心”,并且指导基地技术人员掌握了优质种苗的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3年不到的时间,镇上示范大户的鲜花亩产超1000公斤,产量是原来两倍。
在陈发棣、管志勇的技术指导下,复壮后的福白菊中所含的“总黄酮”“绿原酸”“木犀草苷”等功能性物质比普通菊花高出10%以上,优于当地种植的其他品种。功能性物质的提升使得当地的福白菊具有更好的药用功效。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麻城福白菊先后被多家药厂和医药公司纳入防治新冠肺炎的中药方,当地政府专门为菊花龙头企业开辟‘绿色通道’,4批次共计35吨福白菊被运往武汉和广东等地,制成中药试剂送到抗疫一线。”管志勇介绍,团队通过前期实验,将菊花定植时间后移将近1个月,可有效规避疫情带来的影响。
郑永生告诉记者,今年本镇菊花生产企业接到来自香港一家企业的订单,福白菊的胎菊和一级花能卖上120-180元一公斤。“我们拟新增菊花连片种植基地2000余亩,培育福白菊脱毒苗200万株,并在全镇24个村分别建设菊花产业扶贫基地,通过发放种苗、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等方式直接吸纳贫困户1000户以上。”
远程帮竹农技术造林
往年不出正月,由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师生组成的“农技拜年”专家团早已在贵州北部遵义市的桐梓、正安、绥阳等方竹资源丰富的县乡忙活开来,手把手地给当地种竹大户和竹农们做造林技术培训。
今年受疫情影响,方竹造林较往年推迟近1个月,而专家团又不能如往年一样到地头进行一对一帮扶,这可急坏了当地的林业技术干部和竹农们。“我们有微信群,特殊时期不见面、不接触,一样能够为农户答疑惑、解难题。”南林大教授丁雨龙说,“我们在贵州帮扶十几年,眼看着乡亲们的腰包一点点鼓起来,绝不能因疫情耽误他们脱贫的脚步。”
“正月里本来是土鸡、鸡蛋销售旺季,但疫情期间,根本没有办法卖出去。”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的农户张木林说。2月底,张木林接到一通电话,“有了扬州大学师生帮我牵线搭桥,生意有希望了。”
2月中旬起,扬州大学商学院“e农同行”公益团队启动“e农同行,一起战‘疫’”公益活动,号召同学们依托专业施展技能,协助果蔬基地、养殖户解决所在区域农产品滞销问题。
仅两天时间,团队就为农户开展线上电商培训100余次,实现“田间到柜台”的直采直销。(王拓 王梦然)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