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驻响水扶贫工作队锁定“精准”扶出自信

18.03.2017  18:32

  天麻麻亮,响水县运河镇四套村李正海披衣起床碾饲料。天虽冷,他心却热:“上百头猪,每天要吃掉一座小山。

  过去村民眼中的李正海可不是这样——一家六口,两个孩子,三位病号,住着全村最后一个茅草屋,靠种四亩地吃粮、养几头猪卖钱。去年,省委驻响水帮扶工作队上门,出资帮他建起一排猪舍。抓住年前最后一茬,李正海一口气养了50头猪,出栏一算,净赚2万多。去年底,县政府又出资为他建新房。今年,李正海申请2万元扶贫贷款:“过去养10头,饲料钱都靠借。今年不怕了,借钱也要干。

  李正海是省委驻响水帮扶工作队精准扶贫的受益者。截至去年底,全县2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有8个村集体收入超18万元,692户摘帽,占一般贫困户的39%。

  “马向阳”下乡,手把手传递脱贫力量

  14日下午,运河镇四套村张滩组。崔龙泉蹲在新建的养殖大棚前,跟着顾竟成调试升降阀。50多岁的崔龙泉身患残疾,是村里的贫困户;顾竟成是常州市钟楼区政府工作人员,一名曾在南海舰队开过军舰的四川籍转业军人,如今是扶贫工作队队员、四套村第一书记。

  浇水泥地,建养殖大棚,在顾竟成帮扶下,崔家养鸡扩了规模上了档次,不能干重体力活的崔龙泉内心欢喜:“养鸡这活我够得着,今后多养鸡,早脱贫。” “响水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低收入户约占建档立卡的70%,我们尊重其发展意愿,利用现有资源及其所长,找最适合的脱贫路子。”顾竟成说。四套村109户低收入户,除40多户托底外,剩下的种大葱、搞养殖,还有的走上村公益岗位,户户都有努力脱贫的方向。

  工作队19名队员来自省17家单位,如同一部类似题材电视剧里的主人公,这些“马向阳”每人挂职一个村,有着“第一书记”的共同身份。如今,他们成了低收入户家的常客,帮着搞种植、发展养殖,手把手传递脱贫力量。

  扶出精气神,“锅底户”找回翻身动力

  “扶贫先扶志,得把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才能实现稳定脱贫。”省财政厅综合处处长、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海峰道出帮扶最大难点。

  小尖镇土桥村张志华家,看到工作队队员周唯杰过来,张志华起身相迎。村党总支书记胡跃明笑言:“过去不管谁来,门都不敢进,屋里实在太乱了,张志华也没有个精神气。工作队伸把手,现在他整个人都变了,笑眯眯的,还主动和别人说话。

  “日子好了,心就踏实。”张志华说,母亲患脑梗、妻子智障、孩子年幼,他过去一直蒙着头过。周唯杰帮助张家申请低保,看张志华有修理电动车的手艺,工作队又出资为他在家门口大路边建起两间活动房,配齐修理工具。

  修车有收入,还能照顾家。和生活一起改变的是张志华的精神面貌,由内而外散发出走出贫困的志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张集中心社区大圩村低收入户李得春也有了笑脸:“再过一两个月,羊肚菌到了采摘旺季,一个大棚采菇250斤,效益少说也有3万块。”去年,工作队帮村里建起11个大棚,提供给李得春等6位低收入户,大家跟着村里种植大户相正雷学技术。

  去年,工作队与县扶贫办、团县委共同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评选。每村选出一至两户脱贫致富典型,最终全县30户低收入户首次当上先进,不仅获得丰厚奖励,还上台展示风采,成为别人学习追赶的目标。

  架起光伏板,薄弱村有了“阳光收入

  “等过两天并网发电后,村里的债务就能逐步化解。”站在老舍中心社区中小企业园内,红旗村党总支书记蔡玉梅仰头看着楼顶铺设的光伏发电板,眼神充满期待。红旗村第一书记张杰接过话茬:“并网成功后立即启动二期,6栋楼屋顶面积7200平方米,年可发电90万度,能增收70万元。

  红旗村由吕旺、正舍、前河3个贫困村合并而成,属纯农业村,集体经济难增收,大账上还欠着近200万元债务。

  化解集体债务要靠好项目撬动。去年,帮扶工作队投入300多万元,建起响水首家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保守测算,每度电收益0.85元,年进账约70万元。收益的50%将用于帮扶村里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每人增收1000元。”蔡玉梅说,这份“阳光收入”将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持久收益。

  光伏发电,电商平台,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去年,后方单位共筹集帮扶资金3374万元,实施27个帮扶项目。目前已建成15个,为村集体增收116.7万元。 (卞小燕)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