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财政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水润田园入画来

24.02.2016  15:30

  冬日的暖阳照在万顷良田之上,田边的沟渠自然延展,用矮矮的木围护住,水面零星飘着些水生植物,与岸边倒影相映成趣。岸边立有一块大石,上书“水美乡村”。

  这是记者在太仓市双凤镇庆丰村看到的田园美景。从田边立着的告示牌上得知,这里是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庆丰排灌区,涉及周边5个村,建设面积1.5万亩,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工程、渠系建设、排涝工程、节水灌溉。

  庆丰村支部书记梁金龙说,村里的9700多亩地,种植水稻、小麦,成为全镇3万亩水稻园区的一部分,每年丰产丰收。

  从苏北的洪泽,经扬中,再到苏南的太仓,一路走来,南国鱼米水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

   洪泽:自流灌溉有保障

  “原来供不上,现在供上了,能自流。”洪泽县黄集街道墩口村村民张进家说,以前灌溉用水只有20%左右自流,其余全部靠水泵打,打一次水一亩地10元钱不止,现在一年下来至少节省500元。

  墩口村所在的灌区是自流灌区,水通过浔北干渠从附近的洪泽湖引过来。洪泽县水利局副局长陈万学说,这条干渠原来是土渠,淤泥多,过几年就要疏浚一下。以前丰水时能供上,旱季就吃紧了。2013年,对它进行了清淤、护砌等改造,流速提高了20%,水位得以抬高,原来不能自流灌溉的逐步可以了,即使像2014年水位比较低的年份也能自流灌溉,3年来河道很稳定。

  高良涧水利中心服务站站长孙德飞说,以前供水排涝时水流不畅还影响产量,河道治理后,水稻产量每亩可以增加150公斤左右。

  洪泽县位于苏北平原、淮河下游,被誉为“淮上明珠”,肩挑两湖,四面环水,西接洪泽湖,东靠白马湖,南临入长江水道,北连苏北灌溉总渠。境内河网密布,水域宽阔,水域面积占54%,目前已初步形成防洪、除涝、灌溉、降渍等四大水利工程体系。

  2010年以来,该县先后成为全省第二、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

  “虽然有毛毛草,但很生态。”陈万学指着浔北干渠说,你看,水位以下是混凝土,以上是镂空的,能长出草来。河道治理的目标,节水之外还有绿化、生态。

  洪泽县水利局局长郭明珠说,不光要建好、管好农村河道,还要按照生态水去做,进行污水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生态河道,等等,把农村小型灌区当成共同的生命体来统筹规划,使排出去的水能够达标。

  他举例说,目前已经投资3.2亿元,建成占地5200亩的尾水生态廊道工程,将达标污水进行再降解,使其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类标准后排放,织就一道“生态过滤网”。

   扬中:防洪排涝保安全

  在扬中市新坝镇陆家港排涝站,镇水利农机站站长杨全福说,原来排涝的时间长,要几天几夜,极端的时候要五六天昼夜不停,现在不超过48小时水全排掉。

  扬中属江中岛城,四面环长江,由4个江岛组成。境内河沟纵横,水网密布,基本形成骨干河港建纲,一级河沟拉框,二级沟渠格方,田通河、河通港、港通江的水系布局,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近年来,随着一批农田水利重点项目的实施,扬中的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在新坝镇新治村的三栏公路东区河道旁,该村“八位一体”管护队队长朱荣祥介绍说,这里原来杂草丛生、淤泥多,河边脏乱不堪。现在,利用原有河道,建起生态水,河岸是用石头自然码起,不是过去的那种衬砌护坡把水封死,同时栽上芦苇净化水质,成了景观河、生态河,晚上来钓鱼的人特别多。

  太仓:重生态求实效

  太仓市璜泾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建起了太阳能灌溉泵站,每年能节省48吨煤。项目区平面示意图上,标着整齐的喷灌管路。

  在该市南郊灌排区,2000亩管道灌溉项目已经实施完毕,配备了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用手机远程控制,就可以对泵站和田间放水口实现远程开启和关闭,此举可以减少管水员的工作量。

  在灌排区内的群星中心泵站,群兴社区主任王永兴说,原来一个村组必须有一个人放水,全社区12个组至少要12个人,而现在用2个人就够了。

  太仓东濒长江,南邻上海,河道有3000多条,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3多。“十二五”以来,全市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平均每年约2.3亿元,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水平大大提高,农村水环境进一步优化。

  太仓市水利局副局长陆振超特别提到,该市从全面改善水环境和农村环境出发,突出生态治理和成片治理的理念,转变以往河道线性追求笔直、绿化种植追求齐整的观念,在保证水系防洪安全的同时保留河道宽窄变化、蜿蜒曲折的面貌,在布置绿化时力求自然美观,保留原有树木,尽可能减少斧凿痕迹。

   竞争立项,绩效评估

  目前,冬春水利建设正在江苏紧锣密鼓地开展。

  江苏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蔡勇介绍说,江苏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五,农田水利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的基础设施。省级财政每年都在加大投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资金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江苏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臧玉淼介绍,2009年至今,全省75个涉农县(市、区)都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从2015年起,中央已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资金与中央统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田水利部分资金合并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为保证项目的延续性,江苏省将中央补助资金与省级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继续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到目前,实施了七批,第八批已通过审查立项,计划春节后开工。

  2009年至今,全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40.83亿元。累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4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82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1.41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0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6.42亿元。

  同时,各地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为平台,做好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涉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对接,集中连片,整乡整村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财政资金从过去平均分配向以奖代补、鼓励先进转变,充分发挥导向、激励作用,有效调动了市县开展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比如,推行竞争立项。从2015年开始实施竞争立项淘汰制,在确定第七、第八批项目县时,分别将排名后四位的坚决淘汰。

  “这对市县影响、冲击比较大,切实将要他们干扭转为他们主动要干。”臧玉淼说。

  在监督检查方面,从2015年5月开始,省财政厅决定改以往的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抽查为委托中介机构对75个涉农县(市、区)实施全面检查和绩效考评,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其中对2个县(市、区)进行点名、约谈,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资金分配与上年度项目执行情况、检查结果及绩效考评挂钩,建立起以绩效为导向的资金分配奖惩机制。

  节水优先

  蔡勇说,江苏省6800万亩耕地,近90%实现有效灌溉,78%旱涝保收。根据新时期治水的总方针,将节水优先,把发展管道灌溉和喷滴灌作为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提出灌溉管道化、排涝生态化。

  “通过近几年重点县项目的集中投入,整体推进,我省建成常熟董浜水稻智能化管道节水灌溉、太仓城厢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示范方、无锡太湖水稻园智能化灌溉、江宁谷里高效节水灌溉等典型示范片。”臧玉淼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示范引导,每个县每年建成两个以上规模化的典型示范片,逐年扩大节水灌溉规模。

  蔡勇透露,江苏还将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加快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建立县级典型灌区量水设施示范点,总结经验,扩大规模。量水工程与主体工程应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