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江南福地——江苏省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纪略

30.03.2015  15:00

        本报记者吴强华  张毅  王旭雁  通讯员陈威
      4275  万亩——  这是江苏省节约集约“双提升”行动提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020  年目标。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良田再造行动。按照规划,2020  年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量不低于6323  万亩。这意味着,5  年内,近70%的基本农田将被改造成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耕作层土壤是基石。在2015  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侃桢提出,探索研究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管理,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规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良田再造,沃土开道。江苏省耕地质量提升行动驶入强基固本的快车道。


      表土移植入政府条例 
      江苏省既是工业大省,又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前列。“苏”字的繁体为“蘇”,由此可知,自古以来江苏就是鱼米之乡。
      物产的丰盈,得益于土壤的肥沃。江苏人对土壤有着特殊的情感,也有着保护的自觉。早在2011  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就审议通过《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耕地,编制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方案。
      各地的探索就此展开。在被誉为江南福地的常熟市,一些乡镇已经先行先试,给宝贵的表土找“新家”。
      江苏厅副厅长李如海认为:“先行先试的表土剥离,源于保护耕地的责任,源于占补平衡的压力,更源于珍视土地的情感。”
      在常熟市海虞镇一处土地复垦现场,忙碌的挖掘机正在进行表土剥离。常熟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俊华告诉记者:“  目前,常熟市已有6  个乡镇试点表土剥离,海虞镇2013  年开展长江边滩复垦时,就开始剥离被占用耕地的表土,提高新增耕地质量。”
      如今,在常熟市乃至整个苏州市,表土剥离已成为项目用地的刚性义务。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桂元透露:“  传统的项目用地‘  一书四方案’,在苏州已经加上了表土剥离方案,变成了‘一书五方案’。”
      张家港市从2014  年起,明确要求全市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将剥离的耕作层土壤用于西水道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并将耕作层土壤剥离纳入土地招拍挂审查内容。
      据测算,表土剥离每亩光运输费至少1.2  万元,大大增加了用地成本。基于此,苏州、徐州、盐城等地区因地制宜,出台了财政补助政策,切实解决表土剥离资金来源。对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而言,这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对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苏北地区,则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
      地处苏北的徐州市,选择铜山区柳新镇新桥村增减挂钩项目和徐州盟兴港口建设用地进行表土剥离试点。“对于增加的用地成本,我们不能单纯地算经济账,”徐州市铜山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卜凡合表示,“被剥离的表土,不只用于补充耕地项目,还能用于提升现有耕地质量,要算生态效益账、社会效益账”。
基于此,铜山区在实施耕作层剥离时,增加的表土剥离、储存、运输等费用,由农业、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核算成本后,从土地出让纯收益中列支。


      耕地提质全省“一盘棋”
      被剥离的沃土,象征着江苏省耕地提质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为良田再造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江苏省,耕地提质始终坚持全省“一盘棋”,政府统筹,规划统领。2009年,江苏省制定《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2011  年,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长期规划,即《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0~2020  年);2015  年,在上一部规划的基础上,又批准实施《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  年)。
      同时,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要求,江苏省国土资源、发改、农业等部门加强协调有效整合资金,建立互认机制,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每年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中,国土资源部门约占半壁江山,其余为发改、农业、农业开发等部门投资建成。
      2014  年,江苏省部署实施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明确提出到2020  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275万亩,并从资金分配、指标安排等方面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改革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方式,将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权重40%)作为分配的主要因素,用利益机制引导各地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015  年1  月,省政府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化管理,精准标注,上图入库。
      根据《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  年),全省划为徐淮农区、沿海农区、里下河农区、沿江农区、宁镇扬丘陵农区和太湖农区6  个农区,并根据各农区水土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点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制约因素等,科学规划和布局各农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重点选择在黄河故道流域、沿海地区等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区域,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据测算,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地区,耕地质量平均能够提高1  个等别左右。
      目前,江苏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27  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829  万亩。其中,国土资源部门投入230  亿元,建成综合配套水平更高的高标准基本农田910  万亩;发展改革部门投入18  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58  万亩;农业部门投入9  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40  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投入70  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21  万亩。
 

      全程监管保农民受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面推进,完善了项目区沟、渠、路、林、桥等设施的综合配套,增强了灌溉、排涝、降渍、防旱功能,显著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平台。
      从耕地提质到农业提效,维护好农民利益至关重要。江苏省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将群众满意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前提,做好全程监管和服务。
      项目实施前,将建设方案在项目区公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实施中,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鼓励群众投工投劳;项目完成后,切实做好土地确权和权属调整,合理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妥善安排好转移劳动力就业。
      耕地提质加上农民支持,拓宽了高标准农田增产、增效之路。高标准农田建设紧密结合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一些项目区被当地政府作为示范农业和观光农业基地,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昆山市制定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在土地综合整治区基础上,形成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特色果蔬、花卉苗木等“4  个10  万亩”的农业产业布局;金坛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建成4700  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由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江南春米业”租赁承包,生产标准有机稻米,效益显著。

----------《中国国土资源报》3月30日  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