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报告会第8期观点综述
2014年10月21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与科研组织处在本院举办第八次经济研究报告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经济学部主任、吴先满研究员主持会议并发表意见,本院经济学科片全体同志、本院科研处、办公室、宣传办等职能部门部分同志,江苏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有关负责人和处长,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日报》等主要新闻单位代表60多人与会。会议有三个报告主题,一是“利用上海自贸区示范效应,提升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维研究员做报告,邀请江苏省委研究室王兴亚副主任做点评;二是“复杂经济形势下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与政策选择”,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柳副研究员作报告,邀请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徐金源处长做点评;三是“江苏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研究”,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姚晓霞副研究员做报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部副主任、副所长胡国良研究员做点评。
关于利用上海自贸区示范效应,提升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研究。王维研究员首先总结了上海自贸区在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贸易便利化、综合监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经验,认为上海自贸区对江苏产生的积极辐射带动和改革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对江苏的辐射带动效应;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对江苏的示范效应。接着介绍了近一年来江苏借鉴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思路与做法,认为江苏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最后王维研究员给出了江苏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示范效应,提升开放水平的思路对策,认为江苏在积极组织准备申报自贸区的同时,应继续做好与上海自贸区在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工作,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在相关领域的开放创新进行超前布局,提升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相应措施有四:一是以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借鉴复制为核心,优化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制度环境;二是“引过来、走进去”,强化对企业的引导与扶持;三是结合自身特色,鼓励各地在对接上海自贸区方面积极创新;四是强化组织协调,推进整体申报与部分先行。
关于复杂经济形势下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和政策选择的研究,陈柳副研究员提出,当前经济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交织,全球需求不足与国内要素成本快速增长并存背景下,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迫切走出三大误区,即强调政府规划主导与政策扶持、轻视产业发展规律,强调腾笼换鸟、轻视本地化升级,强调“增量调结构”、轻视“存量调结构”。为此,应当将“提升生产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立足本地升级、存量升级和现有产业升级,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以企业效益提升促进民生发展。“提升生产率”需要以市场化为原则,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补齐发展短板;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率;坚持市场化原则,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加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有效集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实用技能。
关于江苏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研究,姚晓霞副研究员认为,江苏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弱而渐大,发展成就巨大,但当前发展仍然面临许多瓶颈,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畸形导致各种要素密集度的民营企业间利润空间差别很大、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经常受到“劣驱良现象”的冲击、“成也政府,败也政府”的情况在民营企业间表现突出、政府的经济职能由于变化滞后而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和民营企业自身因素极有可能制约其良性发展轨迹等六方面。为此,需要调整思路对策,从认识、体制和政策上彻底废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从产权、管理、技术上进行创新,构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要认可并赋予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相同的名分,奖励与惩罚要基于最终的产品或服务而一视同仁,而不是基于生产或服务的过程而主观研判以造成偏向性激励,要尽量建立起富有弹性的税收体制和高质量的技术院校体系。
与会同志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答疑互动和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