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16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公布 创新服务民生
新华网南京12月22日电(虞启忠 张全连)12月22日,江苏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在宁举办公证案例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及省公证协会会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 天灾无情 公证有情》、《向繁琐、拥挤说不,退房摇号全程网络直播》等10个案例为“2016年度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公益为本 服务为民》等10个案例获得“2016年度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提名奖”。
近年来,江苏省公证行业立足预防矛盾纠纷的特殊职能,主动对接需求、服务大局,坚持创新驱动谋发展、法治富民搞服务,积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公证服务已逐步深入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公益性、中立性、专业性和公信力的优势与特征,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民生幸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获选案例涉及继承、保全证据、现场监督等多种业务类型,每个案例都以生动的办理过程,反映了广大公证员一心为民的服务意识和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展现了新时期广大公证员良好的法律素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彰显了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特殊制度价值。
“现在办公证真是越来越方便了”,“没想到公证服务这么贴心”,评选活动现场,不少受访的市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了公证事业的变化和创新发展。
紧贴发展大局,创新服务供给
社会发展需求就是公证努力的方向,江苏公证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中实现了自身功能价值,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经济转型升级是江苏发展的首先任务,公证行业通过参与省司法厅组织的“法润江苏”法律服务系列活动,主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所涉及的重要领域、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通过落实需求调研、法企对接、定制服务等环节要求,举办法律服务推介会、组织法企结对服务、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和法律服务咨询函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大研判”活动,针对不同的转型需求,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及时推出特色业务和定制业务。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公证行业主动走访企业9000多家,提供企业转型法律服务意见1000多条,针对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定制业务800多件,涉及金额5600多万元。
全省公证行业还主动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重点战略和重大项目服务需求,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产品和供给方式。特别是围绕创新驱动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为企业、科研院所和发明创造权利人的技术研发、技术改进等活动提供证据材料保全服务,保护了技术创新;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办理保全证据公证,协助行政和司法部门查处侵权案件,支持了专利维权;为专利技术转让、许可和竞价拍卖等活动,提供现场监督,为专利技术转让许可、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技术交易办理合同公证,促进了专利技术及产品的实施和产业化;为权利人以协议、遗嘱、赠与等方式使用、传承知识产权提供服务,促进了知识产权有效流转;帮助企业对已经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或已经生产、使用的产品、技术,做好在先使用、公开在先证据资料的保全,加强知识产权境外保护,支持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围绕法治富民,提升服务质效
法治富民是更高层次的富民,江苏公证注重强化行业公益属性,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主动介入不动产交易、征地拆迁、劳动关系、财产继承、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民生领域,平衡社会各方利益,保证好弱势群体话语权和利益诉求,当好社会“调节器”。积极参与纠纷化解,探索建立公证与诉讼对接机制,在家事、商事等领域,开展诉前审查、调解、证明乃至提供司法意见书等系列服务,更加广泛、全面、深入地参与纠纷解决,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积极关心弱势群体,建立了助残月、敬老月等公益服务机制,施行服务承诺、周六固定值班、预约办证等便民措施,对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因意外事件遭受重大损失等困难群众减免服务收费。据统计,全行业每年都办理公益公证事项2万余件,减免收费在600万元以上。
全省公证机构还不断创新便民服务举措,除采取整体进驻、设立联系点等形式全部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点外,还在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指挥部、大中型企业设立办证点或联系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拓展服务,在全省18家公证处应用“公证在线受理平台”,开设了6大类36种线上服务,涵盖出国留学、探亲、旅游、商务考察、定居移民、工作劳务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外、国内公证事项,群众可在线申请、上传资料、在线缴费,最终只需跑1次公证处,就可以拿到公证书。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推动办证由单纯被动证明向主动调查核实转变,建立与公安、民政等关联部门的数据共享,为当事人即时查询身份、户籍、无犯罪记录等信息,减少了当事人收集证明材料的奔波之苦,减轻了社会证明负担。
强化质量观念,打造服务品牌
公证质量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群众满意不满意,关键还要看办证质量好坏。
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按照区域协同、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全省13个省辖市之间开展交流互助活动,要求结对单位协同开展业务培训、质量管控、人才培养,促进公证资源均衡配置、公证队伍均衡发展、公证服务均等普惠;在全省建立“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制度监管、技术防范”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深入推进行业公信力建设。定期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引导公证员树牢质量观念,增强底线意识,依法、规范、诚信、廉洁执业,杜绝人情证、关系证、金钱证。每年开展质量检查,组织专家采取随机抽卷、集中评审、专人定等的方式,对全省公证机构、公证员开展集中检查、专项巡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跟进开展办证指导,每年省、市、县三级都抽查公证卷宗80000件以上,切实保证了办证质量。依法规范处理投诉,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绝不护短,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3年以来对3名办证疏忽的公证员进行了惩戒。
同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办证,强化质量。以司法行政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发为牵引,推进全省公证管理系统、公证业务系统、涉台公证书副本核对系统三网融合,建立业务信息、遗嘱信息、当事人失信信息、民间借贷信息4个信息数据库,收录相关数据信息达320余万条,为办证提供查询、警示和参考。筹划建立公证云平台,将全省历年办理的公证卷宗扫描、编辑、整理,并与已有数据信息相融合,形成更加全面、管用的江苏公证数据库,切实将“死卷宗”变成“活数据”助力公证员执业,为办证质量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