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国家队助江苏登高望远 20年签订5轮战略协议
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暨第六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洽会即将在南京举行。大会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自主创新、园区集约发展等重大需求,推动国内外大院大所前来江苏,继续为打造发展主引擎、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展示大院大所与江苏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亮点与成效。
通过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模态的融合,实现从埃到米、微秒到小时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进而破解生命与疾病的奥秘……今年仲春时节,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苏州工程转化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等牵手打造的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中科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自豪地说,新建成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苏州工程转化中心,将为我国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提供长期可靠的战略支撑。
自1996年联姻以来,江苏省与中科院携手度过20年超长“蜜月期”。江苏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都高度重视省院合作,基本形成每5年签订一轮战略合作协议的格局,到现在已签订5轮战略协议。
“江苏是与中科院合作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省份,中科院为江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了强劲动力源。”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介绍说,江苏与中科院的合作已实现设区市、县(市)、中科院应用类科研机构“三个全覆盖”,省院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合作范围持续拓宽、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合作产出大幅跃升。
“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中科院不仅要在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上有所作为,也要延长创新链,把科技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成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力军。”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说。
秦经刚,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为助力企业提档升级,他来到江苏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由他带领团队开发的低温超导电缆产品销售额达966万元。
像这样活跃在江苏创新战线上的科研人员,远不止秦经刚一个。江苏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大省,企业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对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十一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引进中科院系统院士建站67个;“十二五”期间,我省又联合中科院率先试点“企业创新岗”,累计选派92名中科院科技人员到江苏企业兼任技术副总、副总工程师,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省企业积极与中科院共建研发机构,如中天科技与中科院电工所共建电力超导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亨通光电与中科大共建量子信息研究院等。省院双方共建的企业研发机构达100多个,去年省院合作项目近1500项,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中科院电工所与江苏双登集团合作,开发纳米胶体电池、超级电容等多项技术;中科院化学所与江苏索普公司合作,突破羰基化合成技术的关键技术壁垒;中科院广化所与江苏玉华金龙合作,率先在全球实现二氧化碳树酯的规模化生产。
企业强推动产业登高枝。围绕海工装备、LED、普惠健康等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技术集成度高、中科院技术优势明显的领域,省院双方联合举办产业技术成果专题对接会,促进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开花,积极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培育壮大。“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级科技计划支持省院合作项目700多项、资助经费超过10亿元,其中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70个、省拨经费近6亿元。
30米长的金属管道笔直贯穿实验室,每隔1.5米有一个离子泵不停地抽真空。管道一侧连接数台设备,另一侧有电脑屏幕显示进度,全程自动化运行……世界首个纳米领域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综合实验站,明年将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建成,为科学家制造出体积更小、运算更快的计算机和更加智能的机器人提供可能。
“纳米真空互联综合实验站将提供一个开放的、通用的研究和开发平台,对地方经济、科技具有很强的带动与辐射作用。”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所长杨辉说。
放眼江苏,省院合作不断挥出“大手笔”。以中科院计算所、纳米所和工程热物理所为核心,双方布局共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三个重大科技平台。同时,中科院研究院所与江苏地方共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昆山)智能装备研究院、中科院大化所泰州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发服务机构,仅南京、常州、扬州、泰州、苏州五大平台型产业化中心,就累计孵化企业294家,增强江苏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创新能力。
“从‘十一五’初期的100多亿元到去年的1100亿元,省院合作产出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说。
眼下,我省13个设区市全部与中科院攀上“亲家”,中科院所有开展应用类技术研究的单位悉数到江苏安家落户,双方共建的各类创新载体,在苏南、苏中、苏北全面布局、错位发展。5000多名中科院科研人员活跃在江苏创新创业一线,汇成无可比拟的创新核能,助力江苏更上层楼。(吴红梅)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