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质量将迎来“期中交卷”
江苏环境质量将迎来“期中交卷”——
全力“答题”,工笔描绘碧水蓝天
江苏环境质量即将迎来“期中交卷”。6月15日,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季度工作推进会召开,要求迎难而上,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全省国考断面水质达最优水平
太湖生态清淤二轮二期工程日前正式启动。在湖光秀丽的无锡梅梁湖犊山口,湖底一条密闭管线一直向西延伸至17公里外的马山湖域,经环保绞吸船作业,湖底淤泥通过这条密闭管线被抽出。至5月,太湖湖体总磷浓度同比下降16.4%。3月1日以来,太湖蓝藻发生次数、平均聚集面积、最大面积、湖体蓝藻密度均同比改善。
太湖水环境持续改善,只是我省治污攻坚的一帧剪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秦亚东表示,今年以来,全省污染防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1至5月,全省国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以来最优水平,优Ⅲ比例为92.4%,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南京、镇江、泰州、盐城4市优Ⅲ比例达100%,连云港、徐州2市上升幅度分列全省第一、第二。至6月14日,全省PM2.5浓度虽同比上升1.8%,但3月以来逐步好转,尤其是6月以来同比下降达14.2%。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4市通过持续攻坚,PM2.5浓度均值实现同比改善。
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3411件信访件中,已实质性办结2068件,阶段性办结1306件,其中331件重点信访件已实质性办结125件,阶段性办结198件;责令整改1681家,立案处罚1374家、拟罚款27047万元,立案侦查12件,行政拘留3人,刑事拘留2人,约谈99人,问责26人。
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不断凝聚更强合力: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修订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江苏省实施细则;省工信厅狠抓环境敏感区化工企业整治,持续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省自然资源厅成功申报“十四五”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省住建厅切实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质量管控……
拿出方案,
加倍努力改善“气质”
今年以来,受拉尼娜现象持续影响,气温偏高、风速偏低、降雨偏少,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生成PM2.5和臭氧污染。治污攻坚工作完成年度目标压力很大,形势严峻。各地紧锣密鼓,亮出方案,加倍努力改善“气质”。
1至5月,镇江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均为沿江区域最差。“在遏制空气质量下滑方面,我们将采取更坚决有力的措施。”镇江市政府党组成员黄万荣表示,将加强高位协调,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市攻坚办主任。6月底前出台《镇江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试行)》,下半年起按照办法进行补偿核算,年底前落实经济奖惩。
6月2日,兴化市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被作为全省“第一把火”通报。泰州市副市长刘志明表示,将组织市攻坚办、双禁办全区域全天候开展秸秆禁烧巡查。落实市(区)一把手督导调度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调度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田块的巡查责任体系。围绕完成年度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持续攻坚,尽快实现数据赶上、比分“扳平”。
据测算,今年我省大气污染物中,内源排放贡献超过60%。我省将抓好突出重点污染源管控,全面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6月底前完成1075家替代任务。此外,进一步抓好扬尘污染管控、机动车污染管控、秸秆禁烧管控。
紧盯汛期水质,
防止“断崖式”滑坡
今年以来,全省国考断面优Ⅲ比例同比大幅改善,但通报指出,部分地区水污染治理仍有薄弱环节。1至5月,全省应达未达Ⅲ类及以上的国考断面共4个,其中常州2个,徐州、南通各1个。
“我们将狠抓断面水质达标。”常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夏思军表示,将落实年度达标保障方案和整治措施,保障不稳定断面水质达标。防范汛期水质滑坡,推进拦蓄污水整治,针对国省考断面周边的排涝泵站,新增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11套,新增日处理能力1.65万吨。此外,将全面开展支流支浜排查整治,年底前完成一级支流支浜50%消劣任务,明年6月底前完成长荡湖9000余亩养殖围网拆除。
随着汛期降雨量逐渐增加,部分断面依然存在水质滑坡风险。我省将紧盯汛期水质达标,对2020、2021年汛期水质大幅下降的国省考断面,列出清单、紧盯不放,强化排口管理,坚决防止“断崖式”滑坡。对城市黑臭水体,将全面加强河道及其支流支浜的清淤疏浚,防止返黑返臭。
在太湖综合治理方面,我省要求沿湖各地切实强化属地责任,加强蓝藻打捞和湖泛防控。抓紧绘制流域水污染物“热力图”,加强涉磷企业整治和动态清单管理,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滆湖、新孟河控源治污,太湖一级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程早建成、早见效。(记者 许海燕 王静)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