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能制造孕育新工业

21.08.2015  15:08

  
    “智能车间的建设,有助于天合光能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向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进一步保持天合光能在光伏行业的领先地位。”天合光能新闻发言人叶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说。像天合光能这样得益于智能车间建设的企业在制造业大省江苏还有很多,通过实地调研采访,记者也亲身体会到了江苏工业企业高涨的智能制造建设热情。
  江苏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江苏全省第一批70个示范智能车间已予以授牌,并在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对42个优秀示范智能车间给予了奖补。根据《江苏省2015年推进智能制造工作要点》,今年江苏将组织评选100个智能车间,实施30个重大成套智能制造装备示范项目,企业信息化指数比2014年提升2个百分点。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大潮正在江苏全省蔓延。
  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整体推进机制
  江苏是工业强省,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一,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也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突破口。在全国兴起的智能制造浪潮中,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前瞻布局,高起点谋划、高平台推进。今年1月份,江苏省政府与工信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对江苏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工业强基工程的支持力度。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纲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江苏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薄弱环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以重点产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瞄准世界前沿作出了前瞻布局。《纲要》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推进的8项工程之一。6月,江苏省政府与德国工业4.0主管机构开展高层磋商和战略合作,江苏省经信委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弗劳恩霍应用研究促进协会IPK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工业4.0平台、示范项目、人才培训、交流对话等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7月,江苏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署《关于实施中国制造2025共同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加强与江苏在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制造业创新体系、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并联合开展苏南制造战略研究。
  从江苏全省来看,注重顶层设计,构建整体推进机制是其发展智能制造的首要特点。江苏结合地区产业经济特点,通过推行智能车间建设、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创新能力提升、支撑服务体系构建等措施,采用整体推进、典型引路的方式,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企业持续提升其自身的智能制造水平。
  3月初,江苏省经信委发布了《江苏省2015年推进智能制造工作要点》。根据《要点》,2015年江苏省级组织评选100个智能车间,实施30个重大成套智能制造装备示范项目,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装置自主化配套率达到60%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认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50家、试点企业200家。
  在江苏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更大力度推进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意见》中明确,到2017年,江苏省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每年新增工业技改投资1500亿元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投资占工业技改投资比重不断增加。创建200个“智能车间”,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500家、试点企业3000家;全省新增使用工业机器人1万台,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以上。
  在省级政策的影响下,江苏地市一级也纷纷制定自己的整体推进方案。
  作为江苏制造业的缩影,常州折射出江苏全省通过推行智能车间建设、智能化改造等措施,促进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全景图。记者了解,7月初,常州市委印发了《深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也是江苏省第一个出台的城市2025纲要。“目前常州的制造水平整体处于中间,转型和升级有较好的基础,在未来十年,我们要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向高端水平发展。”常州经信委副主任潘仁贤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在这个行动纲要中,我们结合实际,确定了常州制造业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20个细分行业,以及六大重点工程。
  在智能制造工程上,常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60%以上大中型企业实施数字化制造,80%以上大中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到2025年,企业机械加工数控化率、高档数控装备应用率明显提高,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装置自主化配套率达到80%以上;研制并应用150个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填补国内空白装备比例达到50%;培育5个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和示范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完整的智能制造体系,智能制造广泛推广应用。
  抓好试点 创建智能车间典范
  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江苏注重抓好试点,为智能车间创建树立典范。江苏借鉴德国工业4.0,在全国率先提出示范智能车间评价标准。在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车间设备互联互通上提出“两个不低于70%”,在设计生产联动协同、产品信息追溯、环境和资源能源消耗监控、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提出明确指标。
  常州天合光能是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生产制造和集成商。该公司新闻发言人叶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天合光能智能车间整体计划完成后,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稳定,电池组件车间整体人力需求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减少20%以上,良率提升0.2%以上。
  据天合光能组件生产经理石鹤介绍,天合光能计划在电池车间导入前后清洗自动上下料、PECVD自动上下料、扩散自动插片机等行业内优先导入的自动化设备共约120台(套)。组件车间导入串焊机40台,组件车间自动化流水线6条。通过新增和改造部分生产设备,达成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和升级的目的,在保持原有生产规模不变的同时,力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徐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优质代表。“徐工集团经过多年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主要企业的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辐射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积累一定的经验,徐工集团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制造的风向标。”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基于现有工程机械主机及核心零部件产品平台,徐工通过着重发展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智能控制和总线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产品传感器、控制器、智能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大幅提升徐工工程机械产品的数字化控制能力,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中药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大型中药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的制造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将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我们力求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变,向绿色低耗转变,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传统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中药数字化精准制造,以实现中药智能制造目标。”康缘药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行动发展计划 激励企业持续“智改
  无论是建设智能车间还是进行智能化改造,都需要有大量投入。实现有效投资和高效投入,是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正向的持续滚动发展局面的关键。
  采访中,快克锡焊总经理戚国强的一句话记者印象深刻。他说:“智能制造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最好是一个工位一个工位地实现,一下子做成全自动的,风险太大,而且如果一个公司连基本的数控系统都没有,怎么能成为智能车间?”江苏省多数企业在建设智能车间时,也是分段实施的。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建设的智能车间,是围绕高速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搭建的涵盖智能设计、智能运营和智能制造模块的智能装配车间。据该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段战国介绍:“这一车间通过三维一体化、ERP和MES的无缝集成,运用上下料机器人、AGV小车等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引入智能机器人装备生产线等智能化装备,实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仿真验证、制造执行及物料配送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整个智能车间建设到2017年完成,主要做CRH2/CRH3型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的装配,目前完成了CRH2装配线,未来还要做CRH3装配线的智能化、上下料机器人和智能仓储。
  未来三年,徐工集团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策划,拟实施徐工挖机产业智能工厂等一批项目。具体来说,徐工将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基于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成型设备、加工设备、装配设备、物流运输设备和质量控制设备,通过MES等系统集成,形成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数字化工厂,开展以挖掘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基于智能云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实现产品数字化研发、智能制造过程、售后服务及客户个性化需求定制生产,形成全价值链智能化升级。在智能服务方面,通过云计算的部署,实现车联网和研发设计与客户的端到端零距离无缝衔接,通过全价值链的数据开发利用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徐工还将继续拓展智能制造产业的深度和广度,将焊接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AGV与RGV输送设备、自动化装配设备及抛丸喷涂设备等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先进设备的自动化运行。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针对智能制造启动初期逐步演化的特点,江苏省制定了从2015到2017年三年行动发展计划,储备实施603项、项目总投资1572亿元的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着力引导企业开拓技术改造项目源,加大智能制造相关环节的改造力度。江苏省发布了2015年度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计划,加快推进“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在项目选择上,更加突出发展智能制造,鼓励引导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全省确定了444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5508亿元,其中安排智能制造项目185项,项目总投资2326亿元,占全部项目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