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启动

05.02.2016  12:09

 

  十年打造3000册《江苏文库》规模全国第一

  用十年左右时间,编辑出版3000本江苏典籍、3000本江苏文库——江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全国同类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4日上午在南京启动。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出席启动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曹卫星主持会议。

  江苏为何启动如此浩瀚的文化工程?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双全学介绍,这是为了梳理江苏文脉资源,保存江苏集体记忆,推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以文本形态、数字化形态呈现“文化江苏”,再现江苏历史上的“文化高地”;彰显江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在全球化时代自觉、完整、体系性地保留江苏文化地方性物种;同时总结江苏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在当代江苏构建打造新的文化高地把准脉动。

  工程自2016年启动,到“十三五”末形成重要阶段性成果,至2025年告一段落,历时10年。拟编辑出版《江苏文库》(包括纸本与数字版),纸本规模3000册左右,共分六个部分:书目、文献、精华、方志、史料、研究。文献收录地域范围聚焦江苏,时间范围传统为主,截止于1949年9月30日以前。

  在启动会上,江苏学界“大拿”悉数到场。工程有一个权威的学术指导委员会,由著名学者、省文史馆馆长周勋初担任主任。87岁的周老冒着严寒,亲临现场,在他看来,既然要梳理江苏文脉,就要把握住江苏文化的两个特征,也是江苏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首先,江苏是中国文化融合、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基地,所谓“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其次,江苏是中国和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是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地区。“把握江苏的文化特征,不仅能彰显江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还有助于拟定日后的发展战略。这一巨大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江苏省委和省政府的文化自觉与战略高度”。

  目前,全国省级层面,2006年湖南整理出版《湖湘文库》,2007年山东整理出版《山东文献集成》,2011年浙江整理出版《浙江文丛》,2014年广东整理出版《广州大典》。《江苏文库》的总规模超过兄弟省市现今已编和在编的任何一部同类著作。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认为,中国历史上向来有“盛世修典”的优秀传统。宋代的《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等四大书,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都是代表性成果。如今这样的传统日益受到国人重视,各地都开展文献整理工程,说明中国经济崛起、国力上升之后,整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在形成。

  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就出于江苏。这是由梁代昭明太子在1500年前组织学者编撰的,编纂地就在南京。放眼当代,江苏文史哲学科力量雄厚,出版业发达,足以担当这一最具开创性的文化工程。

  因感到这是“在历史提供的机遇面前,启动一项可能让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辈,但也需要用我们的智慧、心血去实现目标的工作”,省社科院副院长樊和平心情颇为激动。他认为,江苏文脉工程在实施策略上必须采取政府、知识精英、社会大众三位一体的文化战略联盟。这样一个严肃、严谨的工程,必须经得起学术和时间的检验,否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也会误导世人,贻笑后人,“这是对江苏学术能力包括学术组织能力的一次检阅和考研,需要建立起高度专业化并且可持续的专家队伍”。

  《江苏文库》的出版主要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承担。集团总经理周斌表示,将严格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厉行节约,通过制度、检查、审计等手段,确保出书、出人、出精神但不出事。

  交汇点记者 王晓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