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组合拳" 江苏教育专项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教育是民生之基,涉及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指出,要满怀真情办好三件民生实事,教育被列为三件民生实事之首,凸显省委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高度重视。
去年11月以来,我省启动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将群众诉求作为风向标,努力以一个一个问题的重点突破,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
打出“组合拳”,专项治理初见成效
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让学生和家长们苦不堪言。本次专项治理的重点之一,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着力解决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违法经营等突出问题。我省各地雷霆出击,组织多部门联合介入,以“组合拳”的形式进行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等特点,省教育厅建设了统一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截至3月22日,共有18270家培训机构、26089名培训机构教师、51771门课程信息上线入库。无锡市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情况普查,开发《无锡市民办教育公示系统》网络平台,将全市证照齐全、合法办学的培训机构纳入系统,并标注详细地理信息。徐州市开发了校外培训机构网络地图公示系统,包括基础数据平台、地图检索、地图绘制、机构搜索、机构信息介绍、机构搜索屏蔽等功能,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网端、微信端登录该系统。扬州市邗江区通过招标与两家银行机构合作,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学杂费专用账户,严控培训机构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加强资金监管,动态监管培训机构的经营情况,切实保障学生权益。
通过3个多月的强力集中整治,我省共摸排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7291家。截至2018年12月31日,原合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892家,整改规范后,合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增加1273家,现共计3165家;589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经规范转变为非学科类培训,全省从事音体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16865家增加到22757家。同时,对消防不合格、教师无资格、无证无照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依法取缔5405家。各地陆续发布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江苏校外培训治理成效初显。
“教育专项治理不仅是一项民生工作,更是一项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政治任务。”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江苏突出政治站位,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从严查处教育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形成强力震慑,为逐渐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推广“课后服务”,力促教育生态转型
春季新学期,在全省推广中小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弹性离校”政策,并且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建立课后服务优质资源供给长效机制,会同省体育局、省科协研制科技类、体育类、实践类课程推荐菜单,在南京市试点推送462门免费体育和科技类课程,邀请科学家、院士、体育教练员和专业人士进校园,丰富孩子们的课后服务内容,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小秧苗驿站”里的孩子们,享受到了“课后服务”带来的快乐。该校利用课后照管的时间,安排专任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在对延时放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交流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专门开设了社会实践、创意美术、口述故事、语言纠正、陶笛吹奏、音乐欣赏等课程,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努力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有所收获。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展现自我。中央路小学这些举措,让“弹性离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有温度。
“开展课后服务,目的是逐步挖掘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特色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利用。各校精心筹划,教师志愿者们主动作为,把课后服务变成满足成长需求、完善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递交出富有实效性、可操作性、有质量的‘教育答卷’。”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城区小学和初中开展课后服务比例分别达到53%和24%,吸引53.7万城区中小学生参与,小学和初中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数分别占比18.7%和23.2%。
课后服务不仅在校园内,更在校园外。为了解决家长在家辅导作业难的问题,南京市鼓楼区率先实行在职教师网上免费“抢单”答疑,学生只需拍下不会的题目发到APP,几十秒内就有专业课程老师进行详细解答。
泰州市教育系统打造的“泰微课”,更是把名师“送”到千家万户。目前,微视频已达12.5万条,配套微测试题35.6万条,导学案6809例,注册用户90万,涉及江苏、广东、浙江、黑龙江、陕西、贵州、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是当前全国最大的中小学微视频资源库和在线自主学习平台。苏州“线上教育中心”提供全名师、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免费的优质在线服务,市级、校级名师直播已达3279课次,学生观看137.32万次,学生满意率96.4%,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跨区域、跨学校、跨时间在线追随名师学习。
我省正积极通过应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整合全省教师和课程两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堂家庭全覆盖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供给体系,面向全省中小学生提供普惠性、个性化、智能化公益性公共服务,致力破解我省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不充分”难题,满足孩子和家长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和期盼,成为重构新时代良好教育生态、做强做大公办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家里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名师空中课堂’的平台入口了。直接按遥控器确认键进入即可观看。同时,下面还有家长课堂,针对孩子学习和成长中常见的问题,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我们家长对电视端的‘名师空中课堂’很放心,电视大屏可以提供超清输出,而且也不用担心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对孩子产生影响。我们期待‘名师空中课堂’越办越好。”一位学生家长高兴地说。
“我省积极推进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途径,向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名师在线答疑、名师互动课堂、名师点播课堂、家长课堂等教育服务,让全省中小学生平等便捷地享受免费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
校园内外联动,学生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对孩子们多一分关心,就能让家长们多一分安心。对于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服务的期盼,我省正在方方面面不断探索“江苏样本”。
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校内校外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内管理。去年底,江苏启动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再次明确不得以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或以各类竞赛证书、考级证明等作为入学依据。3个多月来,江苏已组织督查各类违规办学行为4913次,发现问题200多个,约谈校长、老师194人次,查处学校70所,通报批评31次,违规办学行为得到初步遏制。
去年11月,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和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们以集体签署承诺书并宣誓的形式,拒绝有偿补课,弘扬师德师风,并邀请家长和社会共同监督。“江苏组织全省82.19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统一签署《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所有承诺书均在学校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并上传至专门研制的师德师风监管平台,确保监督不走过场。”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孩子在校既要“学得好”,也要“吃得好”。午餐时间,记者来到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的学生食堂。在这里就餐的学生大概有1000多人,在老师的照料下,就餐井然有序,学生吃得很香,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光盘”。校长沈桂荣介绍,95%的学生都喜欢在校就餐,连家住附近的学生也不愿回家吃午饭。记者随机采访几个学生,他们都对食堂伙食赞不绝口。沈桂荣说,通过大数据收集,他们解决了食堂采购事后平衡造假、变通报支及挪用、食材溯源困难等问题,让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同等价钱买到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菜品,现在餐后还多了牛奶和水果。
目前,我省首批“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试点已在南京市建邺区、张家港市、东台市、泰州市姜堰区和高港区启动,已有276所学校进驻省级统一平台,管好钱、供好餐,斩断伸向孩子餐盘的“黑手”,让孩子们的餐桌更透明、吃得更安心。(王 拓)
原标题:以人民群众诉求为风向标,增强教育获得感 我省教育专项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