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藏律师高原上无悔接力
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虞 宙 本报记者 郑 弋
“倾情为民服务,争当援藏先锋。”“缺氧不缺干劲,艰苦不怕吃苦。”这是江苏援藏律师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群体中,来自常州的两位律师接力完成援藏任务,让藏区群众享受到不中断的法律服务。近日,记者从省司法厅了解到,江苏张林芳律师事务所的徐华贤律师已经出发,前往西藏桑日,接替朱山完成未竟的事业。
2015年8月,朱山律师积极响应司法部、全国律协的号召,主动报名赴西藏桑日县从事志愿法律服务工作。2016年7月,在援藏一年期满后,因手头还有未结案件,朱山说服家人,主动申请要求延期一年,坚守在藏区。同年11月27日下午5点,45岁的朱山在法律服务途中因感身体不适到桑日县医院就诊。后因病情严重,全身多脏器衰竭生命垂危,被连夜转到山南市人民医院抢救。12月3日上午,经过138个小时的全力抢救,朱山终于苏醒了。
2016年12月6日,本报头版头条曾以《为藏民服务拼也值》为题,对援藏律师朱山甘愿放弃优越生活,忍受艰苦恶劣环境,用生命把法治精神镌刻在雪域高原的典型事迹进行了报道。12月8日下午,在江苏省律协工作人员和山南市人民医院医生的护送下,朱山被转移到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和休养。12月30日,朱山基本痊愈出院,但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重返藏区完成援藏计划。
“我希望能接替朱山,继续完成未了的援藏任务,帮助边远藏区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徐华贤的注意,得知朱山无法再赴西藏后,他主动请缨,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体检等手续后,徐华贤顺利通过审核,确定接替朱山远赴桑日县,援助办结朱山留下的法律援助案件。
“选择援藏就是选择服务,选择奉献。能为藏区注入一份法治力量,是律师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法律人价值的好途径。”徐华贤说。
今年55岁的徐华贤曾是一名工人,后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是援藏律师群体中最年长的。“徐华贤是张林芳律师事务所法治宣讲团骨干成员,常年坚持在12348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并经常到监狱、戒毒所开展普法宣传,两年间共举办法治公益讲座50多场。”常州市司法局长张加林告诉记者。
徐华贤表示,赴藏不是一点风险没有,但“我准备好了!”为更好地到藏区完成志愿法律服务任务,徐华贤在出发前就与朱山进行了业务交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志愿法律服务的主要内容等。“接受挑战,接受风雪洗礼,将法治理念带进雪域高原。”面对多变的自然气候,徐华贤决心在雪域高原以朱山为榜样,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全心全意为藏民服务,让雪域高原洒满法治阳光。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7年5月9日,第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