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探索“中介超市”杜绝“红顶商人”

06.12.2016  22:02

  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后,江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省累计取消下放减少行政审批事项587项,今年又新增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33项。为了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真正做到简政放权,昨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联组审议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经过前期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们带着问题,畅所欲言。

  治理“红顶中介”,为企业减负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介于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中介组织,由于其具有官方色彩和背景,加上权力的介入和利益的牵扯,一些中介机构逐步异化成为尾大不掉的“二政府”和掠权牟利的工具,这些中介机构被媒体和社会公众戏称为“红顶中介”。

  “比如,目前建设项目涉及的评估、认定等环节就有23个,有些评估报告书多达几百页,但大多是模板化的内容,实质性内容只有几页纸,而收费动辄几十万元,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涉及17个左右的部门,光是盖章就有30多枚。”经过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滕勇在审议时说,我省一些地方的审批事项看似少了,但前置性评估项目却并未有实质性减少,企业在办理审批之前要先到“红顶中介”去做评估、鉴定、检验、出具意见书,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为此,滕勇建议说,要从根本上解决“红顶中介”的问题,就要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施动态跟踪监测。适时公布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建立完善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价的功能,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行政机关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事项所需费用要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建立“中介超市”,坚决堵住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偏门暗道”。

  改革站上风口,就要拥抱互联网

  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反映,当前,我省与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积极顺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着力优化政府服务上,仍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如何紧紧抓住“互联网+”这一风口,促进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梁学忠认为,江苏要打破信息壁垒,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网,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为提升政府治理的能力和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像网购评议一样,通过网络和短信来提请服务对象对政府每一个服务项目、每一个审批件,开展满意度评价,并在网上公开评议内容,倒逼政府部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借改革契机,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随着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深入,江苏的社会诚信体系也将更加完善。从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角度出发,省人大代表孙勇认为,政府应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主动运用社会诚信资源切实发挥诚信体系的规范作用,树立社会诚信体系的权威性。

  “2015年4月份出台的《南京市企业法治建设行动计划》规定,在市场准入、政府专项资金安排、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资质认定和评优评级等领域,对近三年无违法和失信行为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办理、简化程序、政策倾斜等支持;对近三年出现严重违法、失信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孙勇认为,结合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无论是以资源配置为目的的审批还是以限制市场进入为目的的审批和以预防和控制有社会危害性的活动为目的的审批都可以主动运用社会诚信信息查询,以实现行政审批和社会诚信体系内在良性互通。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应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江苏经济报记者朱彬彬

编辑: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