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打造对口支援“三心工程” “暖心” “贴心” “走心”
援建资金、项目向民生领域倾斜,让百姓得实惠;产业、智力援助,变输血为造血,让受援地既长骨头又长肉;结对、牵手的“滴灌”式援助模式,让援受双方交往常态化,促进民族融合。“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效,被受援地群众赞为“暖心、贴心、走心”。
暖心:改善条件惠民生
西藏墨竹工卡县是西藏税收第一县,20多年前,这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几乎是空白,全县财政收入仅60多万元,学生只能坐在泥地里上课。在江苏省援助下,这里建起了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条水泥路、第一座幼儿园……墨竹工卡的变化,是江苏对口支援工作的缩影。
“在江苏省对口支援的新疆、西藏、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区,水电、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往往是短板,这也成为江苏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副组长史和平介绍,“十二五”期间,该省共安排对口援建资金124.5亿元,建成20余万套农牧民保障性住房,新建和扩建130所各级各类医院、170所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了一批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松他克乡老人吐尔逊今年61岁,长期务农落下的“老寒腿”令他痛苦不堪。得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克州人民医院结对共建,有效提升了克州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老人的顽疾大有好转。
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田洪说,“十三五”期间,惠民生依然是攻坚克难关键点。在该省编制“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时,注重将援建资金和项目向民生领域和基层、困难地区倾斜,确保用于民生和基层的资金占比在80%以上。
贴心:建厂传技活血肉
在着力提升受援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江苏对口支援工作更注重自我造血机制的建立,让受援地“既长骨头又长肉”。
“十二五”期间,江苏与新疆签订产业合作项目257个,投资总额2295亿元,建成投产项目实现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完成税收超过4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
盐城市盐都区杨侍村2014年起与新疆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村结对。“依靠杨侍村先进的农业技术、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不仅打造了孙扎齐牛录村的稻米特色农产品,还开发了锡伯古城、温泉等旅游项目。”察布查尔县委副书记、盐城市对口支援察布查尔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刘源介绍。江阴市推动受援地企业伊犁紫苏丽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动植物研究机构合作,使薰衣草精油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当地300余人就业,带动1500户薰衣草种植户增收。
“产业援建带动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更让他们欣慰的是江苏的人才智力支持。”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胡洪说,江苏省专门投资2.63亿元建设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从江苏选派5名校级管理人员和50名骨干任课教师,学校2000多名学生中九成以上是藏族学生,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西藏班”。
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为新疆培训各类干部人才30万人次,招收新疆中职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各类学生近两万人,培养新疆未就业大学生4800多人;在拉萨安排人才智力援助资金近2亿元,培训党政领导干部630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000余人。
走心:“滴灌式”援助促融合
“对口援建的终极目的是促进民族融合,在惠民生暖心、造血肉贴心之外,还要援受双方更为立体化交流,真正做到走心。”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王斌说。
新疆霍城县惠远镇央布拉克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村,维吾尔族村民占总人口九成以上。作为一名家庭妇女,村民尼亚沙从没想过就业。宜兴市高塍镇梅家渎村通过与央布拉克村结为友好帮扶村,将就业工厂开到村口,尼亚沙通过灵巧的双手,每月可挣3000多元工资。盐城市委党校职工郑巧玲数次自发到察布查尔县,联系资助21名贫困高中生,直至完成大学学业,她因此被察布查尔县孩子们称为“援疆妈妈”。
在西藏拉萨,江苏不仅推动当地医疗设施建设,还每年选派医疗专业人员赴藏工作。江苏先后三次派出专家团队30余人次,为271名疑似先心病患儿进行诊治,为33名符合手术条件的患儿实施了免费治疗。
近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十三五”对口支援工作,省委书记罗志军表示,江苏一定坚决服从中央决定,服从大局,着眼国家利益、饱含民族深情,坚持算大账、不算小账,算政治账、战略账,不算经济账、眼前账,支持力度更大、工作标准更高,真正把对口支援作为江苏的政治责任、重点工作,为全面落实中央决策作出江苏应有的贡献。